关于礼的典故500字话题讨论。解读关于礼的典故500字知识,想了解学习关于礼的典故500字,请参与关于礼的典故500字话题讨论。
关于礼的典故500字话题已于 2025-08-25 17:57:56 更新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 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
关于仁义礼智信的典故如下:一、仁: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面对滔滔洪水,大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
在古代,程门立雪的故事广为流传。程颢和程颐是理学大师,杨时在他们门下求学多年。杨时在四十岁时再次拜访程颐,正值寒冬,程颐闭目养神,门外雪深尺余,杨时与同学依然恭候门外。周公吐哺的故事同样令人称颂。周公姬旦临行前告诫长子伯禽,即便身份尊贵也应礼贤下士,甚至进食时也要三次吐出食物以迎接...
中国礼仪之邦的典故举例如下:篇一:谦虚礼貌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
礼贤下士 齐桓公礼贤下士的事颇多,在此仅举一二:《新序·杂事》载,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齐桓公却...
古代关于礼的典故有以下几个著名的例子:孔子问礼春秋时,孔子曾问礼于老聃。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两人彻夜长谈。老子还带孔子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子乐律、乐理。这一典故展现了孔子对礼的求知若渴,以及古代贤者对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一次,在孔子身边...
1、程门立雪 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就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
恭而有礼历史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典故:1. 孔子的弟子子路曾因布衣着装被人误以为是贫穷的农民,子路受这种误解后没有生气,而是保持恭敬有礼的态度。这个故事表达了恭敬有礼的重要性。2. 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郤缺犯了法律规定的重罪,被判绞刑。刑期到临时,他的妻子为了保护丈夫的声誉和家族的...
1、程门立雪 宋代有一个叫杨时的人,去拜访一个叫程颐的大学问家。那天正下着大雪 ,而程颐刚好在睡觉,杨时怕打扰到老师休息,又不想放弃求学。于是就在门口的雪里站着,恭候老师。等程颐睡醒的时候,积雪深达一尺。2、周公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