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的典故和意思话题讨论。解读得陇望蜀的典故和意思知识,想了解学习得陇望蜀的典故和意思,请参与得陇望蜀的典故和意思话题讨论。
得陇望蜀的典故和意思话题已于 2025-08-25 05:29:50 更新
含义:得陇望蜀中的“陇”指的是甘肃一带,“蜀”指的是四川一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势力已经取得了一个地方,但还不满足,还想进一步攻取其他地方,比喻贪得无厌。出处:该典故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这句话反映了当时...
成语“得陇望蜀”意味着已经得到了甘肃一带,还想要四川一带。它比喻人们总是贪得无厌,不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东西。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等,反义词则有“心满意足”、“称心如意”等。以下是一些使用“得陇望蜀”这个成语的例句:1.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
这个典故后来用来比喻已经取得了一个成功,但仍然有志向追求更大的成功和更高的目标。具体来说,“得陇望蜀”典故中的“陇”,指的是甘肃省一带的地方;“蜀”,则指的是四川省一带的地方。这个典故在后世被广泛引用,用以形容人野心勃勃,贪图更多的利益或成就。它...
一、典故含义 得陇望蜀,原意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现比喻贪得无厌。该成语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二、典故主人公 得陇望蜀的主人公包括曹操、司马懿以及刘秀、岑彭。三、《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背景:三国时期,汉中太守张鲁想自立为王,曹操得知后领兵前去征讨。过程:曹操一路过关斩将,...
“得陇望蜀”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已经得到了某件事物或达到了某个目标,但仍然不满足,进而希望获得更多或者追求更高的目标。这一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贪得无厌、不知足的心理状态。“得陇望蜀”源自《后汉书·隗嚣传》中的一个典故。东汉初年,隗嚣占据陇右地区,自称西州上将军,与刘秀的东汉政权...
《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意思是人们总是不知足,已经平定了陇地,又想攻取西蜀。唐·李白《古风》诗:其中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之句,也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关于“得陇望蜀”的历史典故:三国时期曹操的故事:据《三国演义》...
“一旦两城被攻克,你就可以率军南下,消灭蜀地的敌人。人如果不知满足,即使平定了陇地,还会向往蜀地。”这个信件中的内容后来演化成了一个著名的成语——“得陇望蜀”,意指得寸进尺,贪心不足。这个成语既可以被看作是对进取精神的赞扬,也可能用来批评过度贪婪的行为,具有双重含义。
得陇望蜀的典故是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典故内容: 背景:在东汉时期,陇指甘肃一带地区,蜀指四川一带地区。 事件:刘秀在已经平定了陇右地区后,仍然不满足,希望进一步攻取西蜀地区。 出处:这一典故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成语寓意:光武帝在诏书中表达了自己“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的想法,这种心态被后人总结为“得陇望蜀”,用来比喻人总是不知足,贪得无厌,得寸进尺。成语出处:该成语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原文为“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贪得无厌的...
1、【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2、【出处】:《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3、【举例造句】: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