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的典故和历史背景介绍话题讨论。解读得陇望蜀的典故和历史背景介绍知识,想了解学习得陇望蜀的典故和历史背景介绍,请参与得陇望蜀的典故和历史背景介绍话题讨论。
得陇望蜀的典故和历史背景介绍话题已于 2025-08-25 05:31:42 更新
三国时期曹操的故事:据《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在打败张鲁、占领汉中后,主簿司马懿建议趁机攻打刘备占据的西川。但曹操认为刘备和诸葛亮智勇双全,且西蜀地形险峻,不易攻打,于是说:“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表达了对进一步扩张的谨慎态度。东汉刘秀的故事:刘秀在打败王莽后自立为帝,他派...
得陇望蜀的典故如下:背景:在东汉初年,隗嚣占据陇地,而公孙述则在蜀地建立政权,自封为王。两者结盟,共同对抗朝廷。事件经过: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攻克天水,随后岑彭与副将吴汉将隗嚣围困在西城。面对公孙述的援军驻扎在上邽,刘秀并未继续南下,而是选择派遣盖延和耿弁包围上邽,自己则...
得陇望蜀这个成语,原本用来形容人的贪得无厌。它出自秦惠王在得到陇东之后,又企图攻占蜀地的典故。当这个成语用来描述女性时,可能是指女性同样具有不断追求更好、更多的心态。例如,一个女性已经拥有优秀的伴侣,却仍渴望更富有、更出色的人。得陇望蜀正是描绘了这种贪得无厌的心态。陇指甘肃一带...
得陇望蜀的故事源于东汉时期,主要讲述了隗嚣在陇地割据,以及光武帝刘秀对其既得陇地又望蜀地的评价。以下是该故事的详细解答:故事背景:隗嚣是天水成纪人,曾在王莽时期投师刘歆。更始政权建立后,他起兵攻下天水郡,自称上将军。隗嚣在陇地割据一方,招揽士人,名望渐大。隗嚣与光武帝的交往:隗嚣曾...
历史背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得陇望蜀”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地域争夺,形容不同势力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而不断扩张领土、追求更多利益的野心和欲望。启示: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适可而止,不要贪心不足。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去设定目标,不断努力追求进步,同时也要懂得珍惜眼前的成果...
又想着攻取蜀地,每次发兵出征,都会让人愁得白了头。背景:在历史上,这一典故与东汉初年的军事行动有关。当时,岑彭等将领已经平定了陇右地区,但东汉光武帝刘秀仍希望他们能够继续进攻西蜀,进一步扩大疆域。岑彭等人在面对这一要求时,深感压力巨大,因此有了“既平陇,复望蜀”的感慨。
历史背景: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岑彭等将领平定西北地区的隗嚣。岑彭等人首先攻占了陇地,隗嚣部众逃入蜀地。刘秀听到捷报后非常高兴,给岑彭写信说:“人总是不知足,既已得到陇地,又想攻取蜀地。”后来,刘秀调岑彭进军蜀地,结果大获全胜。这就是“得陇望蜀”典故的由来。
得陇望蜀,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历史,原意是指在征服陇右地区后,仍渴望进一步攻取西蜀。它的典故源于东汉时期,公孙述与隗嚣各自割据一方,对抗朝廷。在刘秀与岑彭的军事行动中,取得陇右后,刘秀告诫岑彭,胜利后不应止步,还要继续南下平定蜀地,警示人们不要贪得无厌。成语"得陇望蜀"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
然而,曹操却以人之常情回应道:“人总是贪心不足,已经得到陇西,还想夺取蜀地。”这个对话中蕴含的深刻见解被后人提炼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指贪心的人总不满足已有的,总想追求更多。曹操虽然没有采纳司马懿的建议,但这个成语却成为历史典故,常用来警示人们要知足常乐,不可过于贪婪。
得陇望蜀是古代历史中的典故,出自于东汉时期的一次历史事件。这个典故源于东汉初期的政治格局。当时,有两个主要的割据势力,即占据陇西的军阀隗嚣和占据蜀地的军阀公孙述。在隗嚣归顺东汉后,东汉朝廷派遣大将岑彭前去攻打公孙述的蜀地。当岑彭攻入蜀地并取得一系列胜利后,其他将领都主张停止进攻,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