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的典故东观汉话题讨论。解读得陇望蜀的典故东观汉知识,想了解学习得陇望蜀的典故东观汉,请参与得陇望蜀的典故东观汉话题讨论。
得陇望蜀的典故东观汉话题已于 2025-08-25 05:29:30 更新
《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见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后汉书·岑彭传》:“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山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一发兵,头须为白。”主要人物:刘秀: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
2、得陇望蜀(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东观汉记·隗嚣传》。《东观汉记·隗嚣(áo)传》原文节选:“西城若下,便可见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3、近义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得陇望蜀(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是一则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其典故最早见于《东观汉记·隗嚣传》。那么,得陇望蜀的主人公是谁呢?1. 得陇望蜀的主人公是刘秀。2. 刘秀,字文叔,出生于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汉...
得陇望蜀(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东观汉记·隗嚣传》。那么得陇望蜀的主人公是谁呢?1、得陇望蜀的主人公是:刘秀。2、刘秀。字文叔,籍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高帝刘邦九世孙...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成语出处 《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成语繁体 得陇朢蜀 成语简拼 dlws 成语注音 ㄉㄜˊ ㄌㄨㄙˇ...
得陇望蜀(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东观汉记·隗嚣传》。一、出处:《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见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一说,语出《后汉书·岑彭传》:“两城若下,便...
编号 285 成语 得陇望蜀 注音 ㄉㄜˊ ㄌㄨㄥˇ ㄨㄤˋ ㄕㄨˇ 汉语拼音 dé lǒng wàng shǔ 释义 陇,地名,位约当今甘肃省。 蜀,地名,位约当今四川省。 「得陇望蜀」指平定陇西之后,又想进军蜀地。 #语本《东观汉记.卷二三.隗嚣传》。 后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成语繁体:得陇朢蜀 成语简拼DLWS 成语注音ㄉㄜˊ ㄨㄥˇ ㄨㄤˋ ㄕㄨ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得陇望蜀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得陇望蜀。典故:东汉初年,隗嚣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