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的典故

一言九鼎的典故:【成语】: 一言九鼎 【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释】: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成语故事】: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
一言九鼎的典故
一言九鼎的典故:

【成语】: 一言九鼎
【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释】: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2020-11-07
一言九鼎 
【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释】: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2020-11-07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一言九鼎的意思是,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2020-11-07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5:44: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谁知道一言九鼎的典故?

    一言九鼎的典故源自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的故事。典故核心内容:当时,平原君毛遂凭借一席话成功说服楚国同意救赵,使得赵国的地位因此倍增。这个故事象征着一句话的力量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就像古代国家象征权柄的九鼎一样重要。九鼎的象征意义:九州作为中国象征,源于大禹时期划分的区域,而九鼎则承载了九州...

  •  翡希信息咨询 谁知道一言九鼎的典故?

    “一言九鼎”的典故源于战国时期毛遂自荐的故事。背景:战国时期,赵国面临强敌威胁,急需楚国的援助。赵国平原君在挑选出使楚国的人选时遇到困难。毛遂自荐:此时,毛遂,一个新晋的门客,凭借自己的勇气和自信,主动请缨,要求前往楚国说服楚王出兵援助赵国。说服楚王:毛遂凭借自己的智慧,站在楚王...

  • 一言九鼎的典故:典故出自战国时期,赵国面临秦国的攻打,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十九名随员,还差一员,此时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在与楚王商谈联合抗秦时,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仍无结果。毛遂凭着自己的英勇气概,走上台去,向楚王陈述利害...

  • 现代语境中,"一言九鼎"象征着诚信与行动力。但在古代,这个成语有其深刻的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的毛遂自荐。赵国平原君急需楚国援助,但选人困难。毛遂,一个新晋门客,凭借勇气和自信,主动请缨,成功地说服了原本持怀疑态度的楚王,用言辞打动了他,使得楚国承诺出兵。毛遂的智慧体现在他能站在楚王的立场...

  •  文暄生活科普 谁知道一言九鼎的典故?

    一言九鼎,典故源自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时,平原君毛遂凭借一席话促使楚国同意救赵,使赵国地位倍增。这个故事象征着一句话的力量能够影响重大,如同古代国家象征权柄的九鼎。九州,作为中国象征,源于大禹时期划分的区域,九鼎则承载了九州的荣耀与国家的统一。然而,尽管九鼎曾是青铜时代的瑰宝,象征着...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