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仲造车,据《左传》记载,在公元前2250年夏朝初大禹时代,奚仲制造世界第一辆车,设有车架、车轴、车箱,为保持平衡,采用左、右两个轮子。《墨子》在“非儒”篇中也提到:“左者羿作弓,仔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可见奚仲作车信而可靠,后来有不少文献说:“黄帝造车,任重致远”。此...
黄帝造车的典故
话说老祖宗轩辕黄帝,造出了最早的车。那会的车,是相当简陋的。据考证,车轮是实心的木饼子,结构粗糙,而且,车是靠人力来拉的。 奚仲造车,据《左传》记载,在公元前2250年夏朝初大禹时代,奚仲制造世界第一辆车,设有车架、车轴、车箱,为保持平衡,采用左、右两个轮子。《墨子》在“非儒”篇中也提到:“左者羿作弓,仔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可见奚仲作车信而可靠,后来有不少文献说:“黄帝造车,任重致远”。此番传说,没有《左传》和《墨子》可靠记载,古典力学专家刘仙洲确认,“马车是始于尧和舜之间的时代”。2011-10-06
1.「奚」出自「任」姓。据《姓源》载;夏朝奚仲任车正(掌管马车的官),原职于薛(山东滕县)后迁于邳(山东微山县),其后代以「奚」为氏。
2.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薄奚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葛」氏。
奚姓姓氏源流
奚(xī)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任姓,起源于夏代,是黄帝的后裔奚仲之后,以祖(地)名字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载:“奚姓出自任姓,夏车正奚仲之后,以王父子字为氏。”奚姓的始祖是禺阳。禺阳为黄帝二十五子之一,受封于任地(今山东省济宁),故为任姓。禺阳裔孙名仲,食采于夏王朝管辖区的奚地(河北省承德一带),史称奚仲,官任夏朝的车正(管理和制作车舆的民)。奚仲原居于薛(今山东省滕县东南),后迁于邳(今山东省微山西北)。奚仲的后代就用“奚”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奚氏。
2、出自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据《路史》载: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有奚氏。又据《魏书·官氏志》载:“薄奚氏、达奚氏均为改奚氏。”
奚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奚姓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姓。早在帝、舜、尧时期皇帝还没有姓,但是大禹治水的时候,有个叫奚仲的人发明了车子,有力地协助了大禹治理水患。故有:“大禹治水,奚仲造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姓氏记载。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指出:“出自任姓,夏四正奚仲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而我国古代早有载入史册的“奚仲造车”的典故。我国姓奚的人不太多,但一份十分光荣的家世,奚姓的始祖是为人类造福谋利的伟大发明家奚仲。奚仲是4000多年以前夏朝时人,担任“车正”的官,《说文》上说:“车舆之论之总名也,夏后时奚仲所造也。”根据以上的记载,我国奚姓的始祖奚仲,本来是黄帝的任姓后裔,传到夏代的时候,由于奚仲造车对国家有贡献,其子孙就以他的字作为姓氏,而世代沿用下来。奚姓并不都是黄帝后人,在历史上鲜卑族拓跋氏的后代有改姓奚的,在代北地区有少数民族达奚氏、薄奚氏也改姓“奚”,都是随同北魏孝文帝南迁到中原后改汉姓,慢慢融合进中华民族的。奚姓后来在谯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谯国望。
奚姓家族历史名人
奚 仲:夏禹之臣。初黄帝作车,少吴加牛,奚仲加马,乃命奚仲为车正。造不同式样的车,安装不同的标志,以别尊卑等级。2011-10-06
黄帝造车的典故如下:
据说,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人们靠两条腿行走,一旦走远,腿脚就很容易磨破。为此,黄帝经常冥思苦想,可就是想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次,黄帝在外出巡查时,突然刮起大风,把地上的帽子吹起来后,又刮到了另一个地方。黄帝就利用风的原理,做了一个可以滚动的轮子,轮子中央是方形的,四个角上绑上绳子,就像现在的四轮车一样,这样,一旦走远,再把帽子拉回来。
这就是“黄帝作车,引重致远”的典故。2023-06-10
《世本》说“奚仲造车” 黄帝造车应该不是真的201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