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历史来源

因此得名“歇后语”。5. 歇后语蕴含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生动的生活气息,以及幽默和深刻的内涵,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6. 尽管古代的歇后语在文字记载中不多见,但它们在民间的流传肯定是相当广泛的。例如,钱大昕《恒言录》中记载的“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使用。
歇后语的历史来源
1. 歇后语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记载于《旧唐书。郑綮列传》,其中提到了“郑五歇后体”,指的是一种诗歌形式。
2. 尽管被称为“歇后语”的形式在唐代有所提及,但这种语言表达的实质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例如,《战国策。楚策四》中的“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可视为最早的歇后语实例。
3.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们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类似于谜面;后半部分是解释和说明,类似于谜底,两者结合紧密自然。
4. 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只需说出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歇”去后半部分,就能领会其含义。因此得名“歇后语”。
5. 歇后语蕴含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生动的生活气息,以及幽默和深刻的内涵,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6. 尽管古代的歇后语在文字记载中不多见,但它们在民间的流传肯定是相当广泛的。例如,钱大昕《恒言录》中记载的“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使用。2024-06-10
球球词典 阅读 49 次 更新于 2025-09-10 21:16: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阿富仔6 歇后语的由来 10字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  武汉誉祥科技 歇后语的由来简写

    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对仗、双关和俗语等元素,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详细解释 1. 古代文化基础:歇后语的形成与中国古代文化紧密相连。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对联等,常常出现对仗、排比等修辞...

  •  耶达米aA 歇后语的历史来源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 在两人交谈的过程中,一人先说出前半句,“歇”会儿不说谜底,给人充分的时间领会其本意,因而称作歇后语。歇后语这种语言现象先秦时期早已出现,《淮南子》里就有“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当时称之为典故,但“歇后”这个名词到唐代才出现,《旧唐书》中记载的一种“歇后”体诗,即“正五歇后体...

  •  蓝韵文化传媒 歇后语大全搞笑歇后语的由来

    1、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2、《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3、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4、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5、”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