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哪些成语典故?春秋10个经典成语典故介绍

01. **董狐之笔**:《春秋·宣公二年》记载了董狐作为一位优秀的史官,他记录历史时公正不偏。因此,董狐之笔成为了形容史家公正记录历史的典范。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保持公正诚信的态度。02. **举棋不定**:《春秋·襄公二十五年》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下棋时犹豫不决,必然不会...
春秋有哪些成语典故?春秋10个经典成语典故介绍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智慧与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的成语典故,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宝贵财富。以下是十个源自春秋时期的经典成语典故介绍:
01. **董狐之笔**:《春秋·宣公二年》记载了董狐作为一位优秀的史官,他记录历史时公正不偏。因此,董狐之笔成为了形容史家公正记录历史的典范。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保持公正诚信的态度。
02. **举棋不定**:《春秋·襄公二十五年》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下棋时犹豫不决,必然不会赢得对手。同样,在国家大事面前,如果犹豫不决,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03. **天经地义**:《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提到,天经地义是指天地间不可改变的原则。它提醒我们,要遵守社会道德和自然法则,这是社会秩序和谐的基础。
04. **国运盛衰**:《春秋·昭公四年》指出,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是否能够应对危机。逆境可以考验一个国家的凝聚力,而顺境则可能导致忽视内部问题。
05. **欲盖弥彰**:《春秋·昭公三十一年》中的成语寓意是,想要掩盖的事情反而会更加显露。这提醒我们,面对问题要勇于正视,否则问题可能会变得更糟。
06. **城下之盟**:《春秋·桓公十二年》描述了在战争中的城下之盟,即在敌方城下被迫签订的条约。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战争中的弱势方可能会被迫接受不利的条件。
07. **退避三舍**:《春秋·僖公二十三年》讲述了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采取的策略,他命令部队后退三舍,以避楚军锋芒。这个成语启示我们,在冲突中适时退让,有时能更好地达到目的。
08. **厉兵秣马**:《春秋·僖公三十三年》描绘了郑穆公在战争前做的准备工作。厉兵秣马意味着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任何挑战面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09. **不自量力**:《春秋·隐公十一年》中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高估自己的力量,要量力而行。否则,可能会陷入困境。
10. **灭此朝食**:《春秋·成公二年》中的齐顷公在战斗前说的这句话,表达了他消灭敌人的决心。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对待敌人或挑战时,要有决心和勇气,不留余地。
这些成语典故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2024-12-22
球球词典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7-24 12:00: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十个如下:1、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 1、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逃亡至楚,楚成王问他将来如何报答。重耳表示,若晋楚交战,他将退兵九十里。楚成王认为重耳将兴晋国,不敢违天意。重耳后为晋君,在城濮之战中果然退避九十里。2、负荆请罪 渑池会后,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满,扬言羞辱相如。相如回避,廉颇思之...

  •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有烽火戏诸侯、问鼎中原、退避三舍、一鸣惊人。1、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然在城中上演了一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

  •  文暄生活科普 出自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 出自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有什么

    出自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主要有:董狐之笔:来源:出自《春秋·宣公二年》。含义:常作为史家秉公直书的典范,象征着正直和敢于揭露批判社会不正之风的精神。举棋不定:来源:出自《春秋·襄公二十五年》。含义:原意是下棋时拿着棋子犹豫不决,不知放在何处为好,后用来比喻做事情时犹豫不决,拿不定主...

  • 十个著名的成语典故如下: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复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钟子期逝,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思考何...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