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暴虎冯河”出自元·关汉卿的《鲁斋郎》第四折,具体表述为“张孔回缘木求鱼;鲁斋郎暴虎冯河”。典故如下:子路的勇力: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成为孔子的学生,孔子因为有了他,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他。子路的态度:子路不喜欢读书,认为学习无用。孔子劝他学习可以让...
典故出自《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这里的“暴虎”是指徒手搏虎,而“冯河”则是指不借助任何工具徒步行水过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仅有勇气却缺乏智谋的人,常常冒险行事,显得十分鲁莽。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广收门徒。有一次,子路跟随孔子,佩剑...
成语暴虎冯河的出处是:《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 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成语 "暴虎冯河" 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典故,它出自《战国策·魏策一》。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冯翊率领军队要渡过河流攻打敌方,但河水暴涨...
暴虎冯河的意思是比喻行为鲁莽、缺乏深思熟虑的行为,出自于《论语·述而》。含义:暴虎冯河的字面意思是指徒手与猛虎搏斗以及徒步渡河,这是一种极其危险且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因此被用来形容那些做事冲动、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人。出处:在《论语·述而》中,孔子通过评价子路的性格和行为,提出了“暴虎冯...
暴虎冯河这一成语,源自于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子路的故事。其字面意思是指徒手与猛虎搏斗以及徒步渡河,比喻行为鲁莽、缺乏深思熟虑的行为。在《论语·述而》中,子路以其直率的性格和勇猛的形象被描绘出来,他带着剑去找孔子,试图挑战其学问。孔子以智者的风度,通过比喻教导子路,读书能使人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