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的成语20个

寓言故事成语20个如下:1、狐假虎威:比喻借助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他人。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结果受益的却是旁观者。3、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不能容纳更广阔的世界观。4、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敢于挑战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5、抱薪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行动,使情况更加恶化...
寓言故事的成语20个
寓言故事成语20个如下:
1、狐假虎威:比喻借助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他人。
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结果受益的却是旁观者。
3、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不能容纳更广阔的世界观。
4、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敢于挑战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
5、抱薪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行动,使情况更加恶化。
6、守株待兔:比喻墨守成规,追求侥幸之功。
7、亡羊补牢:比喻及时补救,避免损失扩大。
8、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9、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不愿正视问题。
10、画龙点睛: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关键,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1、叶公好龙:比喻表面爱某种事物,却不了解它。
12、自相矛盾:比喻做事说话自相矛盾。
13、买椟还珠:比喻只注重表面,不注重实质。
14、拔苗助长:比喻过于急功近利,反而坏事。
15、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懂变通。
16、狐假虎威:比喻借助别人的威势欺压他人。
17、鸡鸣狗盗:比喻小技能或小聪明,难登大雅之堂。
18、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不能容纳更广阔的世界观。
19、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敢于挑战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
20、打草惊蛇:比喻行动失误,无意中惊动了对方,引起对方的警觉。
寓言故事的特点:
1、隐喻性:寓言故事的最大特点就是隐喻性。作者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来隐喻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以唤醒听众或读者的思考和感悟。这种隐喻性使得寓言故事具有深刻的思想深度和广泛的启示意义。
2、简练性:寓言故事的语言和情节通常非常简练,这使得故事更加凝练有力,易于记忆和传播。作者通过简练的文字和情节,描绘出生动形象的画面,让读者在短时间内理解和领悟故事的深层含义。
3、多样性:寓言故事的题材和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多样。从动物到人物,从自然界到社会生活,寓言故事的题材无所不包。同时,寓言故事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口头叙述、书面文字、绘画、音乐等,这使得寓言故事具有广泛的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4、哲理性:寓言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作者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表达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看法,使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够领略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5、教育性:寓言故事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故事中的正反角色和事件,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这种教育性使得寓言故事成为了人们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3-11-05
球球词典 阅读 31 次 更新于 2025-09-12 03:17: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寓言故事成语20个如下:1、狐假虎威:比喻借助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他人。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结果受益的却是旁观者。3、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不能容纳更广阔的世界观。4、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敢于挑战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5、抱薪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行动,使情况更加恶化。

  •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

  •  寂寞沙洲冷111 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2、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3...

  •  随着时间旋转 急需,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0个

    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 捕风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 白...

  •  己晴曦谈希 急需,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0个

    惊弓之鸟 鹬蚌相争 井底之蛙 杞人忧天 草木皆兵 狐假虎威 掩耳盗铃 邯郸学步 守株待兔 南辕北辙 买椟还珠 毛遂自荐 门庭若市 刻舟求剑 对牛弹琴 门可罗雀 寸草春辉 天衣无缝 不名一钱 未雨绸缪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成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