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解释:关、张、赵、马、黄五虎将都死了,没有人能制得了魏延。诸葛亮提前安排好,让马岱假装投靠魏延,在背后一刀杀了魏延,可以说诸葛亮借马岱之手杀死魏延的。成语读音: jiè dāo shā rén 意思: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助或利用别人去害人。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
孔明斩魏延的歇后语是什么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解释:关、张、赵、马、黄五虎将都死了,没有人能制得了魏延。诸葛亮提前安排好,让马岱假装投靠魏延,在背后一刀杀了魏延,可以说诸葛亮借马岱之手杀死魏延的。
成语读音: jiè dāo shā rén
意思: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助或利用别人去害人。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之法。
扩展资料借刀杀人成语典故:
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
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
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
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伏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
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2020-11-13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杀魏延时诸葛亮已经去世了,因为关张赵马黄五虎将都死了,没有人能制得了魏延,是他提前安排好,让马岱假装投靠魏延,在背后一刀杀了魏延,可以说诸葛亮借马岱之手杀死魏延的。2018-04-13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2012-11-25
借刀杀人100%正确!2013-05-29
是:逼反忠臣...2012-11-25
借刀杀人2012-11-25
借刀杀人2012-11-25
借刀杀人2012-11-28
12.《三国演义》与人无有关的歇后语(3)
2020-11-26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三国演义》第104回、105回记述:建兴十二年秋八月,孔明积劳成疾、病逝军中。但临终时对后事都有安排,并预言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因而密令杨仪除之。
孔明死后,杨仪、姜维撤军,魏延与马岱密议欲投魏,岱阻之。延又追击杨仪、姜维。两军对峙,杨仪依孔明锦囊授计对延说:“你如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我便献汉中城池与你。”魏延大笑,果然大喊:“谁敢杀我?”一声未落,马岱大喝:“我敢杀你!”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原孔明临终之际,埋伏马岱于魏延之侧,授马岱以密计,只待魏延喊叫时,出其不意斩杀之。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