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学,断机杼的典故

子不学,断机杼的典故如下: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出处:《三字经》《三字经》部分精选:《三字经》【作者】王应麟 【朝代】宋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
子不学,断机杼的典故
子不学,断机杼的典故如下:
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出处:《三字经》
《三字经》部分精选:
《三字经》
【作者】王应麟 【朝代】宋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翻译: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2023-05-18
球球词典 阅读 53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8:03: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深空游戏 三字经中“子不学断机杼”典故出自何处?其故事内容是什么?

    “子不学断机杼”典故出自《后汉书·列女传》,其故事内容如下:典故出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典故源自《后汉书·列女传》,该书是东汉时期的一部史书,详细记载了东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其中《列女传》专门记载了东汉时期的一些杰出女性的事迹。故事内容:故事的主人公是乐羊子,他是东汉时期的...

  • 湖北倍领科技 《三字经》中“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哪些母亲教子的故事

    全句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当初孟子的母亲为了学习的地方不断的换地方,孟子不学习就把织布机的梭子砸断。《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

  •  深空游戏 蚂蚁庄园5月28日:《三字经》中“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哪位母亲教子的故事

    《三字经》中“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孟子的母亲教子的故事。以下是关于这一故事的详细解析:故事背景:孟子小时候特别不爱学习,这让他的母亲非常担忧。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不惜三次搬家,但即便如此,孟子仍然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断机杼的教训:面对孟子对学习的不重视,孟母决定...

  •  夔扬2l “子不学,断机杼”这是谁的故事。

    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过去,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世了。 医生告诉她,是母亲用生命救了她。原来,为了让直升飞机能够看到她们,母亲割断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一片白雪。最后,母亲的尝试成功了,直升机因此而发现了她们。 3、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

  •  深空游戏 子不学断机杼是谁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子不学断机杼”是东汉时期乐羊子妻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乐羊子原本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寒而放弃学业外出谋生。多年后,他回家向妻子吐露心声,妻子为了劝勉他勤奋学习,特意织了一幅精美的机杼,并趁机以断了的机杼为例,告诉他如果中途放弃学业,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乐羊子深受触动...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