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典故

中秋节的典故有《吴刚折桂》《嫦娥奔月》等。1、《吴刚折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
中秋节的典故
中秋节的典故有《吴刚折桂》《嫦娥奔月》等。
1、《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2、《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中秋节的特点:
1、团圆: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家人会一起享受美食、赏月和交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单位,中秋节为家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团聚机会。
2、赏月:中秋节期间,人们会欣赏月亮并举行赏月活动。在中国文化中,月亮被视为美好、神圣和吉祥的象征,赏月也是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激之情的方式之一。
3、吃月饼: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吃月饼,这是一种特殊的传统食品。月饼通常由面粉、糖和果仁等制成,外皮酥脆,里面甜软。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和谐和幸福。
4、祭月: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举行祭月仪式。这个仪式通常在月圆之夜举行,人们向月亮献上供品并燃香祈福,表达对月亮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5、文化活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如赏花灯、猜灯谜、唱中秋歌等。这些活动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传统食品:除了月饼,中秋节期间还有许多传统食品,如柚子、菱角、柿子等。这些食品各有各的寓意,如柚子象征着团圆和吉祥,菱角则代表着聪明和智慧。
2023-10-09
球球词典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5:16:0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文暄生活科普 中秋节的由来以及典故?

    典故: 月亮传说: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如月中蟾蜍、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等,这些传说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神秘的画卷。 团圆象征:自汉至唐,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将八月十五月圆时视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

  •  谷艾文艺苑 中秋节有哪些传说故事?关于中秋的传说典故介绍

    中秋节有多个传说故事,以下是关于中秋的传说典故介绍:1. 唐高祖与祝捷饼 传说内容:唐高祖李渊在八月十五这天委任李靖为北征总指挥,反击突厥并得胜归来。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2....

  •  谷艾文艺苑 中秋节为何有“拜月”的习俗?中秋节的来历典故!

    中秋节有“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因为后羿拜祭嫦娥的传说。中秋节的来历典故具体如下:后羿射日:传说在远古时期,天帝的十个儿子贪玩,一起跑到人间,导致大地烤裂,江河湖泊快烤干,庄稼无法生长。后羿手搭弓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百姓。天帝因此怪罪后羿,把他和他的妻子嫦娥一起赶下凡间。嫦娥奔月:...

  •  谷艾文艺苑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主要有以下几个:嫦娥奔月:这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故事。传说中,嫦娥为了保护仙药不被恶人抢走,吞下仙药后飞升至月宫,从此与丈夫后羿天各一方。这一故事与中秋节的拜月习俗有关。吴刚伐桂:故事讲述吴刚在月宫中砍伐一棵永远砍不倒的桂花树,象征着坚持不懈的精神。玉兔捣药:...

  • 中秋节的典故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中,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服用了仙药而飞上月亮。每年中秋之夜,人们都会在月下摆设香案,纪念嫦娥,寄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思念亲人的情感。此外,还有关于玉兔、吴刚伐桂等传说,都为中秋节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三、中秋节的历史发展 随着历史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