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 故后世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谚俗。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一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中的典故,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典故背景:徐庶原本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但在其母亲被曹操俘虏后,为了保全母亲,他不得不离开刘备,投奔曹操。歇后语含义:指徐庶在曹操阵营中保持沉默,不发一言,不向曹操献计献策。这既体现了徐庶对刘备的忠诚,也反...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的能力是可以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的,但徐庶没有为曹营服务的意愿,所以这样优秀的能力也不会取得优秀的成果。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可衡量的能力非常有价值,但不可衡量的意愿更有价值,所以真正的中国人更应该懂得如何从无的角度衡量人才,如...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曹操转胎--疑心重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三国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曹操遇蒋干--...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典故,被形象地概括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故事讲述了徐庶,原本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后在刘备阵营中担任军师。尽管在刘备还未请来诸葛亮时,徐庶已为刘备出谋划策,但真正让其名声大噪的是两个关键时刻。首先,当曹操南下攻打刘备,刘备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