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陪鲤对的典故叨陪鲤对的典故意思

16.’我回去就学礼。17.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18.”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启发,听了关于礼的启发,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启发。19.” 叨陪鲤对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出自《论语·季氏》。20. 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
叨陪鲤对的典故叨陪鲤对的典故意思
1.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2.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3.’‘不学《诗》,无以言。

4.’鲤退而学《诗》。

5.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6.’‘不学《礼》,无以立。

7.’鲤退而学《礼》。

8.闻斯二者。

9.”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0.” 翻译: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

11.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12.’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13.’我回去就学《诗》。

14.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15.’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16.’我回去就学礼。

17.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18.”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启发,听了关于礼的启发,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启发。

19.” 叨陪鲤对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出自《论语·季氏》。

20. 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2022-07-15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20:15: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叨陪鲤对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出自《论语·季氏》。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对是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 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

  •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意思是指来日将接受父亲的教诲。他日,来日。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此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叨陪鲤对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出自《论语·季氏》。有一天,孔子独自站在庭中,孔鲤迈着小步恭敬地走过,被孔子叫住,问孔鲤学习《诗经》了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

  •  S西门寂夜 叨陪鲤对典故

    ” 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孔鲤,字伯鱼,孔子之子。对: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 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无以立:立身没有准则。 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 孔鲤是孔子的独子。出生时,鲁哀公特送去一条大鲤鱼祝贺,...

  •  阿暄生活 叨陪鲤对的意思是什么?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提及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其意蕴丰富。这句话取自《论语·季氏》,讲述了孔子与儿子孔鲤之间教诲与成长的故事。在古代,父亲对子女的教导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孔鲤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诗经》和礼仪,这不仅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展示了父子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 孔鲤在父亲面前快步走过,表示对父亲的敬畏和谦逊。孔子通过这种形式,教导孔鲤学习诗和礼的重要性,进而让他明白了君子之远其子的道理。这种教育方式,既体现了父亲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又表达了对子女的关爱。“趋庭,叨陪鲤对”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方式,也反映了他对子女的期望。孔子希望...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