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你知道有关它的来历和典故吗?

二、典故:《牛郎织女故事》牛郎织女是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关节日为七夕节。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孙女,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孤儿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两人结为夫妻。他们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七夕情人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你知道有关它的来历和典故吗?
一、来源:
1.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记载了“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关于乞巧的最早记载。
2. 自然崇拜:七夕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在三四千年前,随着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崇拜星星,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3. 数字崇拜:七夕也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列为吉庆日。“七”与“妻”同音,七夕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4. 时间崇拜:七夕也来源自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二、典故:《牛郎织女故事》
牛郎织女是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关节日为七夕节。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孙女,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孤儿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两人结为夫妻。他们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织女下凡在人间与牛郎尽享天伦之乐,荒废了布耘织霞,王母知道后,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挑着儿女追到天上。王母用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即银河。银河水隔开了牛郎和织女,他们只能隔河痛哭相望。王母见他们伤心,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但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于是王母罚喜鹊给牛郎织女搭桥。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织女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倾诉衷肠。传说这天晚上,夜深人静时,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细语,若天上落下雨点,那就是他们伤心的泪水。2024-05-11
球球词典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7-27 01:29: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誉祥祥知识 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吗?

    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以下是关于七夕节作为中国情人节的详细解释:节日背景: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原本是女子祈求姻缘的节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情人们庆祝的节日,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浪漫传说: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紧密相连。因为这个传说,七夕...

  •  一手好商asj023 都说七夕是“中国情人节”你觉得这个合理吗?为什么?

    “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恪守双方对爱的承诺,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因此将“七夕节”作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唯有在七夕节这一天才能“金风玉露一相逢”,其它364天却只能隔河相望,“盈盈一...

  •  百度网友8c3bdd7c2 近年有学者提出,应该把七夕节命名为中国的情人节,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

    把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是一种误读。“在传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若干流变,但‘牛郎织女’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和誓言,而不是婚前恋人或情人的情感”。牛郎也不是董永,在东西湖区诸多“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牛郎有两个名字,董永和黧豆。但在小说《牛郎织...

  •  谷艾文艺苑 中国的情人节,你知道是几号吗?

    中国的情人节存在多种说法,但较为广泛认可的是农历三月初三,此外也有元宵节和七夕节的说法。元宵节:元宵节作为中国情人节的历史由来已久,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平常足不出户的女子可以出门游玩,甚至与恋人幽会谈情。传统习俗包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七夕...

  •  新生活互联 中国情人节的来历和意义

    中国情人节,亦称乞巧节,落在农历的七月初七。据传说,这一天,天上的织女会与凡间的牛郎通过喜鹊搭成的桥相会,这是一年一度的相聚时刻,因此格外珍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这一天赋予了爱情的含义,将其定为中国的情人节,象征着情侣们可以携手共度一生,夫妻可以白头偕老。二、中国情人节的习俗 1...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