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几个成语故事及其背后的典故:1. 好逸恶劳 故事:东汉时期,太医郭玉在给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给王孙贵族治病时却常常治不好。汉和帝让一位贵人换上普通人的衣服去看病,郭玉不知道其身份,一针就治好了病。郭玉解释说,给贵族治病时,因为害怕和贵族的种种习惯,导致治疗难以进行,其...
关于成语故事及背后的典故 成语故事及背后的典故
以下是几个成语故事及其背后的典故:
1. 好逸恶劳 故事:东汉时期,太医郭玉在给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给王孙贵族治病时却常常治不好。汉和帝让一位贵人换上普通人的衣服去看病,郭玉不知道其身份,一针就治好了病。郭玉解释说,给贵族治病时,因为害怕和贵族的种种习惯,导致治疗难以进行,其中一点就是贵族们好逸恶劳。 典故:指喜欢安逸,厌恶劳动。形容人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2. 瓜田李下 故事:唐朝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对唐文宗说,郭宁因为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官职,虽然郭宁的女儿是进宫伺候太后,但柳公权认为“瓜田李下”的嫌疑难以避免。 典故:原意指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以免被人误会偷瓜摘李。现比喻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地方或情况。
3. 苟延残喘 故事:东郭先生想去中山国做官,途中遇到一只被赵简子追捕的狼。狼哀求东郭先生救它一命,东郭先生心软将其藏进书袋。等追捕的人走后,狼却露出凶相要吃东郭先生,幸好被一个猎人救下。 典故:原意是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或生命垂危之际仍努力挣扎。现多含贬义,形容勉强维持生存或勉强维持局面。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