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鲈之脍:指家乡的风味。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张翰因秋风起,思念吴中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因此辞官归隐。后来,人们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辞第:典故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辞去了君王赏赐的宅第。这表现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风度和以国家为重...
古代文学典故请缨,琴瑟,问鼎,五柳,吴钩,执牛耳,秋水等
请缨:汉武帝派遣年轻的近臣终军前往南越进行劝说。终军自信地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能将南越王抓来。”后来,“请缨”一词被用来比喻请求杀敌报国。宋代岳飞在《满江红·遥望中原》中写道:“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琴瑟:在古代文学中,琴瑟常常用来比喻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也用来象征兄弟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例如,陈子昂在《春夜别友人诗》中写道:“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问鼎: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伐,兵临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军,楚庄王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来,“问鼎”一词被用来比喻篡夺政权。
五柳: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描述了自己家的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自号五柳先生。后来,“五柳”成为了隐者的代称。
吴钩:吴钩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道:“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渴望投效祖国、建功立业,却无人理解的悲愤情感。
谢家:在诗词中,“谢家”常常作为典故使用,有不同的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谢安、谢玄家族,用来形容人有风度。另一方面,它指的是山水诗人谢灵运,用来指代居家的幽美。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时,盟主会割牛耳取血,因此“执牛耳”成为了盟主的代称。后来,它也被用来指在某一方面居于领导地位的人。
北辰:北辰原指北极星。《尔雅》中提到:“北极谓之北辰。”后来,北辰被用来喻指国君或受尊崇的人,也指帝都。
莼鲈之脍:指家乡的风味。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张翰因秋风起,思念吴中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因此辞官归隐。后来,人们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辞第:典故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辞去了君王赏赐的宅第。这表现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风度和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思想。后来,“辞第”被用来比喻为国忘家的爱国精神。
鸡口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做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因此被称为“岁寒三友”。
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迫切。《西厢记》中写道:“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眼。
三尺:①代指法律,古代将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因此称为“三尺法”。②指剑,剑长约三尺,因此用来代称剑。
神器: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中提到:“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青衿: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后来,青衿被用来指读书人,也可作为贤士的代称。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