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许多古老的历史典故,比如:1. 尧舜禅让: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2. 鲧禹治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负责治水。3. 汤放桀: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
【桀骜不驯】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 不训”都出于此人。【伊尹囚帝】“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周公吐哺...
1.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年幼时便聪明过人。一次,家中来了客人,年幼的孔融将大的梨让给了客人,自己则吃小的。这体现了他的谦逊和尊老爱幼的美德。2. 司马光砸缸:北宋名臣司马光小时候,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有一个小朋友不慎掉进了装满水的大缸里。司马光急中生智,用石...
1. 《百发百中》:春秋时期,楚国的养由基以射箭技艺高超著称。他曾在百步之外射柳叶,连发数箭皆中,从此“百发百中”成为形容箭术精湛的典故。2. 《不耻下问》:春秋时期,卫国的孔圉死后被尊称为“文”。孔子解释说,孔圉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他不以向地位低、学识浅的人请教为耻,故得此美誉。
“莼羹鲈脍”则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典故。晋朝的张翰因见秋风起,思念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毅然弃官归乡,后人以“莼羹鲈脍”借指思乡之情。“捣衣”也是一种行为类意象,寄托着对亲人的深深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不仅思妇伤情,也触动了游子的情怀。李白在《子夜吴歌》中写道:“长安一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