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中,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如下。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
来源:典故出自《论语》,讲述的是子路随孔子出游时遇到一位老人,因态度恭敬而被老人留宿,并杀鸡做黍米饭厚待的故事。含义:后来,“鸡黍”就被用来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寓意着主人的热情和盛情款待。应用: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常用“鸡黍”来表达友情和待客之道,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的“故人...
商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个常用典故,特指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象征。来源:商女这一典故源于杜牧的《泊秦淮》一诗,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描绘了歌女在秦淮河畔的酒家唱歌,对国家的兴亡毫不关心的情景。象征意义:自此以后,商女成为了不顾国家存亡而醉...
“东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典故之一,主要用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来源:该典故源自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悠然自得地远望南山的田园生活景象。象征意义:“东篱”后来成为田园生活、归隐山林、闲适自在的象征。诗人们常用这一...
投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典故之一,源自《后汉书》中班超的故事,指弃文从武。典故来源: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班超家境贫寒,原本靠为官府抄写文书为生。但他心怀大志,曾投笔感叹,表示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等人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典故含义:后来,“投笔”就成为了弃文从武的代名词,在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