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来源典故

“知音”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以下是关于“知音”来源典故的详细解释:一、典故背景 主人公: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是著名的琴师,而钟子期则是一位善于倾听的知音。时代:春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时代。二、典故内容 俞伯牙弹琴:有一天,俞伯牙...
知音来源典故
“知音”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以下是关于“知音”来源典故的详细解释:
一、典故背景
主人公: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是著名的琴师,而钟子期则是一位善于倾听的知音。时代:春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时代。二、典故内容
俞伯牙弹琴:有一天,俞伯牙在弹琴时,心情激荡,他弹奏了一首表达高山之志的曲子。钟子期倾听并赞叹:钟子期听后,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是说弹得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一样。接着,俞伯牙又弹了一首表达流水之情的曲子,钟子期再次赞叹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意指弹得太好了,就像浩荡的江河一样。知音相遇:俞伯牙对钟子期的理解感到惊讶,因为他知道钟子期能够准确地理解他琴音中的情感。这使他相信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三、典故意义
知音的定义:后来,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彼此心灵相通、相互理解的朋友。在汉语中,“知音”一词也就成了“知心朋友”或“能理解自己的人”的代名词。情感表达:俞伯牙在钟子期去世后摔碎自己的琴,表示再也不会为无人理解而弹琴,这体现了知音之间深厚的情感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综上所述,“知音”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它象征着彼此心灵相通、相互理解的朋友关系。
2025-04-01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2 01:54: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伯牙子期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2、管鲍之交 管仲...

  • 知音一词的典故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庄子·齐物论》故事。故事中,庄子和他的朋友海鲜一起游泳,庄子说:“鱼能出游于水而无所知,如鸟飞于天而无所知。鱼称乐于游而鸟称乐于飞,然而鱼与鸟相去甚远。有所知之者乎?”意思是,鱼和鸟各自认为自己在水中游泳和空中飞翔很快乐,但它们之间并不能理...

  •  深空游戏 知音这个典故的来历

    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人们在读到《礼记乐记》中“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

  •  哈哈wATz1 知音、汗青、桃李、古稀、孩提、桃园的典故来源

    1、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2、汗青是指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

  • 1.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是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典范。管仲贫穷时,鲍叔牙始终对他友善,并在他成功后为他工作。最终,管仲成为齐国的丞相,他始终不忘鲍叔牙的恩情,两人的友谊被后人传颂。2. 伯牙钟子期之交:俞伯牙是古代著名的音乐家,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两人因一次音乐交流而结识,成为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