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此事后来被用作梅花的典故。《梅谱》记载,在绍兴、吴兴等地,有一种名为苔梅的梅花,其苔须垂挂在树枝间,有时长达数寸。当风吹过,绿色的须丝飘逸,十分赏心悦目。5. 《武林旧事》中提到,苔梅分为两种:一种苔藓特别厚重,花朵也格外繁多;另一种苔须如细丝般,能长到一尺多长。
1、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曲。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
1、“折梅寄远”——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2、梅妻鹤子——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
到南北朝时,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也多了。《金陵志》记载:“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时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写了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
梅花的花神相传是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寿阳公主到宫里梅花林赏梅,一时困倦,就在殿檐下小睡,正巧有朵梅花轻轻飘飘落在她的额上,留下五瓣淡淡红色的痕迹。寿阳公主醒后,宫女都觉得原本妩媚动人的她,又因梅花瓣而更添几分美感,于是纷纷效仿,以梅花印在额头上,称为“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