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陈仓的典故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计谋源自秦末汉初,是古代战争中的一次经典战例。刘邦在鸿门宴后被迫退至汉中,为迷惑项羽,他派人烧毁了通往关中的栈道。但刘邦并未因此放弃夺回关中的决心,而是暗中策划反攻。公元前206年,刘邦任命大将军韩信为东征统帅。韩信采取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他派遣...
暗度陈仓的典故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计谋源自秦末汉初,是古代战争中的一次经典战例。刘邦在鸿门宴后被迫退至汉中,为迷惑项羽,他派人烧毁了通往关中的栈道。但刘邦并未因此放弃夺回关中的决心,而是暗中策划反攻。

公元前206年,刘邦任命大将军韩信为东征统帅。韩信采取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他派遣大量士兵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一副要从原路杀回的姿态,以此吸引项羽的注意力。同时,韩信的真实意图是绕道陈仓,实施突然袭击。

关中守军果然上当,集中主力部队在栈道一线进行防范,而忽略了陈仓这一侧翼。韩信利用这一机会,迅速派遣大军从陈仓发动突袭,一举击败了章邯,平定了三秦地区。这一行动不仅削弱了项羽的力量,也为刘邦最终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展示了韩信出色的军事才能。它不仅迷惑了敌军,还巧妙地利用了地理优势,实现了战略上的重大突破。这一历史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用以形容通过伪装或误导来达到目的的战略战术。2024-12-14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3:48: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陈仓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东汪渣(陈仓区)。2.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策略源自刘邦和韩信的故事。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击项羽时,韩信故意修复栈道,以此迷惑敌人,同时暗中绕道袭击陈仓,取得了胜利。3.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以便在暗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 1、【典故】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

  • 1、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在楚汉之争时,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首先攻入咸阳,自立为关中王。然而,项羽凭借军事力量强大,违背了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封为西楚霸王,把关中和汉中封给了先入关中的刘邦。2、在这个背景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建...

  • 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二、典故 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

  •  文暄生活科普 暗度陈仓的出处是什么?

    “暗度陈仓”这一成语源自《史记·高祖本记》。记载了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攻下咸阳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将巴、蜀、汉中一带划归刘邦,封其为汉王。刘邦为了麻痹项羽,按照张良的计策,故意烧毁通往汉中的栈道,表示不会再回到咸阳。不久,刘邦表面上修复栈道,却秘密从故道(今陕西省凤县西北)出发,在...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