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典故

另一个关于谦让的故事是宰相分羊。皇帝面临如何公平分配大小不一的羊的问题,宰相没有争论,而是默默地挑走了最小最瘦的一只,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谦让。这让众人在互相让步中顺利完成分配。清朝张英,字敦复,以他的“六尺巷”故事展示了家族的谦让精神。他以诗回应老家的争执,提出“让他三尺又何妨”,...
谦让典故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他的才思敏捷和懂礼节使他被誉为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诗赋,有一次,父亲的朋友带来一盘梨子,父亲让兄弟们自选。小弟先挑走了一个大梨,孔融却选择了一个小梨,他说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剩下的大梨留给哥哥们。他的谦让行为让父亲深感惊讶,也流传开来,成为教育孩子的典范。

另一个关于谦让的故事是宰相分羊。皇帝面临如何公平分配大小不一的羊的问题,宰相没有争论,而是默默地挑走了最小最瘦的一只,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谦让。这让众人在互相让步中顺利完成分配。

清朝张英,字敦复,以他的“六尺巷”故事展示了家族的谦让精神。他以诗回应老家的争执,提出“让他三尺又何妨”,最终成就了邻里和睦的六尺巷。他的儿子张廷玉,作为大学士和名臣,秉承家风,为人谦卑,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即使是权高位重,也应以仁爱待人,宽以待人。

张家父子在官场上的成功,源于他们低调谦让的品质,与清朝皇帝的励精图治和公正不阿形成了鲜明对照。在那个时代,他们通过谦让化解矛盾,对国家稳定和民族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们的故事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教导我们无论何时何地,谦让与包容都是宝贵的美德。2024-06-05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0:52: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阿暄生活 有关谦让的典故

    有关谦让的典故,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孔融让梨的故事。解释如下: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的谦让行为一直被后人所称颂。最为流传的是他年幼时让梨的故事。家里买了一些梨子,孔融主动挑最小的梨子,而把大的梨子让给兄弟。当被问及为何这样做时,他“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子...

  • 1、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

  •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二、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

  • 另一个关于谦让的故事是宰相分羊。皇帝面临如何公平分配大小不一的羊的问题,宰相没有争论,而是默默地挑走了最小最瘦的一只,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谦让。这让众人在互相让步中顺利完成分配。清朝张英,字敦复,以他的“六尺巷”故事展示了家族的谦让精神。他以诗回应老家的争执,提出“让他三尺又何妨”,...

  •  结晶科技 谦让的故事有哪些

    于是大家在互相谦让中很快地就把羊分了下去。4、六尺巷的典故。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家人修书一封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回了一封信,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