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头地的成语典故

出人头地的成语典故 答: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该成语形容超越常人,脱颖而出,达到很高的境地或获得超越寻常的地位和成就。常被用来形容人超越常规的成功和才华的展现。其背后的故事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成功的向往。详细解释: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是一个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许多士人通过科举考...
出人头地的成语典故
出人头地的成语典故
答: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该成语形容超越常人,脱颖而出,达到很高的境地或获得超越寻常的地位和成就。常被用来形容人超越常规的成功和才华的展现。其背后的故事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成功的向往。
详细解释:
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是一个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许多士人通过科举考试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争取获得功名和地位。其中,“出人头地”这一成语便源于这一背景。原指在科举考试中,某士子的文章写得特别好,能够超越其他考生,脱颖而出,得到主考官的赏识和推荐。此后,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在各方面都能超越常人,取得显著的成绩和地位。
成语中的“出人头”意味着超出人群,展现出色的才能或能力;“地”则象征着成就的高低。所以,“出人头地”整体表达的是一个人在特定领域或社会中超越他人,取得非凡的成就。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成功的描述,也激励着无数人为之努力。它告诉我们,只要有真才实学,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就能在社会或生活的各个领域“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至今,这一成语仍然被广泛应用,成为许多人在追求梦想和成功道路上的座右铭。
总的来说,“出人头地”是一个寓意深刻、激励人心的成语,其背后的故事和含义都体现了人们对卓越追求和对成功的渴望。
2024-07-15
球球词典 阅读 39 次 更新于 2025-09-12 00:05: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成语典故——出人头地

    成语“出人头地”指的是德才超众、成就突出。典故由来: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礼部主持了一场科举考试,这场考试的主考官是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他以翰林院学士的身份出任此职。在这场考试中,有一位年轻的考生,他就是后来成为大文学家的苏轼。苏轼与弟弟苏辙一同从遥远的四川省眉山县赶到汴...

  • 成语“出人头地”出自宋代欧阳修写给梅尧臣的信《与梅圣俞书》中的“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典故如下:- 苏轼年少轻狂:苏轼小时候非常聪明,因为读书多、文章写得好而受到称赞。他曾在书房门上写了一副对联“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显示自己的才华。后来,一位老者带着一本写有周朝史籀...

  •  唔哩生活 出人头地成语故事百度?

    出人头地成语故事 1. 成语“出人头地”的由来 这个成语出自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一封信。当时欧阳修是京城会考的主考官,他为苏轼华丽的文采所折服,但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这篇文章为第二名。苏轼考取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感叹他的才华,说:“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

  •  翡希信息咨询 成语出人头地较初称赞的是哪位大文豪

    成语来源:成语“出人头地”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与梅圣俞书》。称赞对象:该成语最初是用来称赞苏轼的才华。历史典故:在宋仁宗嘉祐二年的科举考试中,苏轼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了欧阳修的高度评价,欧阳修原本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而将其评为第二名。后来得知真相后,欧阳修...

  •  科技新一17 出人头地成语故事百度?

    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宋人洪迈的《容斋续笔》记录下这句话,并简单探讨了它的成因。 H. 出人头地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人头地”的由来 成语典故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其三○(据《欧阳修全集.卷一四九》引...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