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出自谁的典故?

四面楚歌的故事,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描写公元前220年,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在最后一战时,四面围困项羽的故事。在四面楚歌发生前的好多年,...
四面楚歌出自谁的典故?
四面楚歌的故事,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描写公元前220年,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在最后一战时,四面围困项羽的故事。
在四面楚歌发生前的好多年,项羽和刘邦已经约定了在现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的东西边界,作为两方的边界,两分天下,互不侵扰,但是后来项羽的势力衰弱,而刘邦正在势头上,被手下谋士进言,应该趁项羽式微时消灭他,一统天下,
于是刘邦就派兵围攻项羽,把项羽的部队赶至现今的安徽灵璧县东南,也就是著名的垓下,项羽的部队被打的七零八落,而且士气低心,补给短缺,夜晚听见围攻的刘邦军队中传来楚国的民国,心中大惊,误以为刘邦已经收服了楚地,这就是四面楚歌的真实含义。
项羽灰心丧志,一路奔逃到乌江畔,自刎而死,宋朝的李清照曾写诗咏过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当时项羽的部下曾劝过项羽,跨过乌江,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天下大定不一定是刘邦的,但是项羽觉得已没脸面面对江东父老了,只能自刎谢罪。

扩展资料: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典故最自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有描写“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就是发生在公元220年的楚汉争霸最后时期,刘邦和项羽的垓下之战,这场战役直接决定了刘邦统一江山,建立了大汉朝。
四面楚歌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还只是一个字面意思,描写了在现今的安徽灵璧县东南进行的垓下之战的情况,当时围困项羽军队的刘邦,利用心理战,让士兵们唱起了楚国的民歌,用来动摇项羽的军心,
果不其然,项羽在听到营帐外响起了楚国的民歌,以为周围已都被刘邦收服,信心大失,和仅剩的800余士兵突围,逃到了乌江边,面对后有追兵,前有波涛江水,项羽感到万分沮丧,
想起了当初拜别江东父老过乌江,一路高歌争霸天下时的雄心壮志,陡然无存,心如死灰,自刎而死,而经过垓下一战的胜利,刘邦一统天下的愿望就实现了。
2023-01-22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4:52: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关于四面楚歌出自哪个历史典故?它的出处是什么?

    四面楚歌出自楚汉之争的历史典故,出处为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具体解释如下:历史典故:四面楚歌描述的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楚汉之争。在战争后期,刘邦实力壮大,项羽处于劣势。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建议,趁项羽衰弱时发起攻击,将项羽逼到垓下,并设下十面埋伏。为了彻底瓦解楚军的斗志,刘邦命汉军高唱...

  •  谷艾文艺苑 成语“四面楚歌”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四面楚歌”出自历史人物项羽。典故如下:- 背景:公元前203年12月,楚汉争霸时期,韩信布置了十面埋伏,意图围困项羽的楚军。- 四面楚歌:项羽率领大军冲到垓下后,发现自己陷入了重围。夜里,项羽听到汉营里的士兵唱的全是楚人的歌,这使他非常吃惊,误以为楚军都已投降刘邦。- 项羽的反应:项羽...

  •  唔哩生活 四面楚歌出自哪个典故

    1.四面楚歌的典故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叙述了楚汉争霸中项羽在垓下之战的困境。2.垓下之战时,项羽被汉军重重包围,军队被切、粮食供应中断,而汉军的攻势越发猛烈。3.在垓下,项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士兵疲惫、士气低落,汉军则四面围攻,使他陷入绝境。4.项羽的谋士虞姬为了缓解他的紧张情绪开始...

  •  湖北倍领科技 “四面楚歌”这个典故出自哪个时期

    四面楚歌这个典故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它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艰难局面。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面对困境时所处的极端不利的环境。在《史记》这部著名的史书中,记载了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但他后来在垓下之战中却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  谷艾文艺苑 历史文化探索:四面楚歌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四面楚歌的典故主人公是项羽,以下是四面楚歌的故事介绍:1. 典故背景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互不侵犯。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建议,决定趁项羽衰弱时消灭他,联合韩信、彭越、刘贾等人追击项羽。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将项羽紧紧围在垓下。2. 四面楚歌情节 项羽兵士稀少,粮食匮乏,...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