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晋书·嵇康传》中,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等六人及阮籍之子阮咸、琅邪王戎,共聚竹林,世称“竹林七贤”。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任诞》中描述,这七人常在竹林之下肆意畅饮,故世称“竹林七贤”。这些文人相交友善,常于竹林畅饮宴乐,以此象征不羁放任的饮宴游乐,或比喻不同流俗的友情。...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
由于1000多年来对竹林七贤的吟咏不绝,遂形成了诸如“山阳”、“山阳笛”、“山阳泪”、“山阳会”等赋有特定含义的文学典故。 山阳:代指高雅人士聚会之地。南朝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愧兹山阳宴,空此山阳别。”唐杜甫《赠王十四侍御契四十韵》诗:“山阳无俗物,郑驿正留宾。” 山阳笛:指怀念故友。北...
竹林七贤典故是指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7个人的故事,具体如下:1、嵇康 嵇康擅长音律,古琴弹得神妙无比,据说他游玩洛西时,一古人赠其曲《广林散》,也有说此曲为一幽灵所传。后来嵇康因得罪司马氏被处斩,临刑前,三千太学生围观泣不成声,嵇康饮酒数坛,弹奏《广陵散》,凄然...
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7、阮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时人并称为“大小阮”。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