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阴先行《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引用“龙山落帽”典故。宋 徐钧《孟嘉》:“龙山落帽相嘲论,引得文章压世人。”化用孟嘉典故。宋 文天祥《又三绝》:“不学孟嘉狂落魄,故将白发向西风。”亦化用典故。孟嘉山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孟嘉回任县令时,每年重阳节...
“龙山落帽”的故事是关于东晋名士孟嘉的一段风流轶事。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孟嘉在桓温军中担任参军。有一年重阳节,桓温带领一众官员前往龙山赏菊,众人穿戴整齐,举杯推盏,饮酒赋诗,气氛十分欢愉。突然,一阵风吹过,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酒后的孟嘉似乎并未察觉这一变故,依然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龙山落帽”、“孟嘉落帽”等词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人的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或借指具有这种气度的人。李白诗中“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辛弃疾词中“思量落帽人风度,休说当年功纪柱”等皆体现了这一主题。
孟嘉落帽的典故如下:晋朝永和年间,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在征西大将军桓温(东晋宰相、权臣)幕下任职。一年重阳节,桓温召集幕僚游览龙山并在山上宴饮,由于孟嘉酒醉并为山中景致所吸引,竟然不知头上的帽子已经被风吹落。由于古人视帽子为头颅,所以孟嘉地落帽惊动了所有宾客。为了大家高兴,桓温示意大家不...
孟嘉落帽,这一典故源于古代的一则趣事。故事讲述的是东晋名士孟嘉,在一次宴会上饮酒过量,醉态毕现。宴席间,一阵风吹来,孟嘉的白帽被吹落,却无人察觉,他仍旧自顾自地饮酒赋诗,不为所动。这则故事后来被广泛传颂,成为文人雅士豪放不羁、放浪形骸的象征。“参军吹帽”、“吹帽狂司马”,这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