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具体情节如下:司马昭宴请刘禅:司马昭在宴请刘禅时,特意安排了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表现得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与...
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具体情节如下:
司马昭宴请刘禅:司马昭在宴请刘禅时,特意安排了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表现得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与贾充的对话:司马昭看到刘禅的表现后,对贾充说刘禅糊涂到了极点,即使诸葛亮在世也无法辅佐他,更别提姜维了。而贾充则回应说,正因为刘禅如此,司马昭才能吞并蜀国。刘禅的回答:当司马昭问刘禅是否会思念蜀地时,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郤正的指点与刘禅的再次回答:随侍刘禅的郤正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应哭泣着回答思念蜀地,因为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起时,刘禅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但被司马昭识破,因为刘禅的回答像极了郤正的语气。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刘禅在新环境中安于现状、不思复国的态度,从而衍生出了“乐不思蜀”这一成语。
2025-04-0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3:43: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小Cherry丸子吖 乐不思蜀的典故

    ”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  文暄生活科普 乐不思蜀的故事简介!!!!!!!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中,蜀汉的后主刘禅以"乐不思蜀"的典故为人所熟知。当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迁居魏都洛阳。一次,司马昭在宴会上特意安排蜀地的歌舞,旁人都为亡国之事悲痛,然而刘禅却表现出异常的欢乐,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见状,对贾充评价...

  •  伊诗翠IG 乐不思蜀故事简介

    ”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的很开心,都忘记要回家!

  • 」 所以「乐不思蜀」的「蜀」应该系指三国时代的蜀 参考: edu.ocac/culture/chinese/cul_chculture/vod02/vod02_02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

  •  翡希信息咨询 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刘禅。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人物背景:刘禅,小名阿斗,是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成为蜀汉皇帝,但因昏庸无能导致蜀汉政权逐渐衰落。历史事件:魏国派遣邓艾、钟会等人攻打蜀汉,刘禅选择投降,蜀汉因此灭亡。投降后,刘禅被送到魏国都城洛阳,...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