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具体情节如下:司马昭宴请刘禅:司马昭在宴请刘禅时,特意安排了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表现得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与...
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具体情节如下:
司马昭宴请刘禅:司马昭在宴请刘禅时,特意安排了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表现得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与贾充的对话:司马昭看到刘禅的表现后,对贾充说刘禅糊涂到了极点,即使诸葛亮在世也无法辅佐他,更别提姜维了。而贾充则回应说,正因为刘禅如此,司马昭才能吞并蜀国。刘禅的回答:当司马昭问刘禅是否会思念蜀地时,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郤正的指点与刘禅的再次回答:随侍刘禅的郤正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应哭泣着回答思念蜀地,因为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起时,刘禅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但被司马昭识破,因为刘禅的回答像极了郤正的语气。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刘禅在新环境中安于现状、不思复国的态度,从而衍生出了“乐不思蜀”这一成语。
2025-04-08
球球词典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7-25 23:31: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历史典故: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是一个历史典故,源自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故事。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以试探刘禅对故国的感情。刘禅的随从人员看到这些表演,都触景生情,想起了灭亡的故国,非常难过。然而,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表明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完全沉浸在当前...

  •  翡希信息咨询 “乐不思蜀”有什么典故?

    “乐不思蜀”的典故源于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故事。背景:蜀汉灭亡后,刘禅被魏国俘虏,并被押至魏国京城许昌。为了安抚他,司马昭建议封刘禅为安乐公。计谋:随行蜀臣郤正为了维护刘禅的形象,献计让他在司马昭面前表现出对蜀国的思念之情。于是,刘禅在回答司马昭是否想回蜀国时,按照郤正的教导,表示...

  •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不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流传下“乐不思蜀”的典故。

  •  宜美生活妙招 三国演义中乐不思蜀指的是谁

    三国演义中“乐不思蜀”指的是刘禅。以下是关于“乐不思蜀”这一典故的详细解释:一、背景介绍 三国时期,刘备在蜀地建立了蜀国。然而,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禅继位,也被称为刘阿斗。刘禅在位期间,因其昏庸无能,导致蜀国国力日渐衰弱。随着那些有才能的大臣相继去世,蜀国在公元263年被魏国所灭。

  •  翡希旅行日记 乐不思蜀来历

    乐不思蜀的来历如下:出处: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历史背景:指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在蜀汉灭亡后被司马氏俘虏到洛阳,却在新环境中享乐,不再想念故国蜀汉。原义:原义是指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喻: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以至于不再想回到原来的环境...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