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尽孝的典故出自《左传》。原文是:“吾闻之,膝下有黄毛儿,尽孝而远游,堂前莫大焉,既出处无赖之道”,意思是父母怀抱着幼小的孩子,孩子尽心尽孝,但远行后,就没有了报答父母的机会。这个典故强调的是子女在父母身边的孝顺,以及远行后难以尽孝的遗憾。堂前尽孝,源自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是孔子及...
二、卧冰求鲤的故事 传说中,有一位父亲在冬天想吃鲤鱼,儿子卧冰求鲤,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寒冰,最终成功捉到鲤鱼,满足父亲的愿望。这个故事展现了儿子对父亲深厚的爱,体现了古代父爱的伟大。三、王祥卧冰孝母 王祥对母亲非常孝顺,即使母亲逝去,仍思念至深。某日,他梦见自己在寒冬中卧冰求神灵,以表...
虞舜,早年失去母亲,父亲老实,继母却对他百般陷害,然而舜不仅没有怨恨,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爱护弟弟,感动了他们。舜在历山耕作时,其孝行感动了天帝,使大象为他耕田,鸟儿为他除草。尧帝发现了舜的贤才,让他担任丞相,并传位给他,舜后来成为著名的圣君。郯子,春秋时期的郯国国君,其父母年老患...
3、鹿乳奉亲 周郯(tán)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
有关孝的典故:恣蚊饱血、扼虎救父、涤亲溺器、戏彩娱亲、扇枕温衾。一、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二、扼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