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遣冯唐”的典故出自《史记·冯唐列传》,讲的是汉文帝时期,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抗击匈奴有功,但在报功文书上杀敌数字与实际不符而被削职。后来,冯唐向文帝进言,认为对魏尚的处罚过重,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建议,派他持符节前往云中赦免魏尚,恢复其云中太守的职务。这个典故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
综上所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一典故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抒发和渴望的表达,也反映了古代臣子普遍面临的困境和无奈。然而,在这种困境和无奈中,苏轼依然保持着豪迈的志向和旷达的胸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典故解析:“何日遣冯唐”一句,苏轼借用了西汉时期冯唐为魏尚申冤的典故。在这个典故中,冯唐面陈汉文帝,为因小过失而被削职下狱的云中太守魏尚申冤,最终使魏尚得以复职并受到重用。苏轼用这个典故入词,意在以魏尚自比,暗示自己虽有战功(此处可理解为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治国才能),却因某些原因(...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出自《史记·冯唐列传》,大概的故事是说在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因为在一次与匈奴作战的报功文书上虚报了六个杀敌数字,被削去了官至。在冯唐替他辨白后,汉文帝也认为判的过重,于是就派冯唐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继续担任云中郡太守。【出处...
“何日遣冯唐”的典故源自汉文帝派遣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并重任其为云中郡太守的故事。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典故背景:魏尚曾任云中郡太守,因上报斩首敌军数目与实际不符,被削职。汉文帝了解到此事后,认为魏尚的功绩应得到肯定,于是派遣冯唐持节前往云中郡,赦免了魏尚的罪过,并重新任命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