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分坐的典故载于《世说新语·德行》中,具体故事如下:故事背景: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以及后来同席读书。事件一:在锄菜时,两人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金子如同瓦石一样;而华歆却拣起来,之后给扔了。事件二:在同席读书时,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不受外界...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翻译为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
割席分坐的典故源于《世说新语·德行》,讲述的是管宁和华歆之间因志趣不同而绝交的故事。故事背景:管宁和华歆曾在园中一起锄菜,也曾同席读书。事件一:在锄菜时,他们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金子如同瓦石一般;而华歆则拣起来,之后给扔了。事件二:在同席读书时,有人乘华车经过...
割席分坐,古人的绝交之道 在中国古代的典故中,"割席分坐"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源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德行》。其词意为席位割裂,象征着朋友关系的决裂,源于管宁与华歆的故事。当二人一同锄菜时,管宁视金如土,而华歆却起了贪念,这显示出他们的价值观差异。原文中,管宁和华歆在园...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当”一下,碰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