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分坐的典故源于《世说新语·德行》,讲述了管宁和华歆因价值观不同而绝交的故事。一、典故背景 管宁和华歆是东汉末年的两位名士,他们曾在一起学习、生活。然而,两人在面对金钱和权势的诱惑时,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二、典故内容 园中锄菜见金: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发现地上...
最终,管宁毅然将共享的席子一分为二,表达出对华歆的疏离,这便是割席分坐的由来,寓意着友谊中对价值观的坚守。这个典故揭示了真正友谊的内涵——志同道合。与"割台断交"相对的,是那些共享理想、共同成长的朋友。举个例子,当两个人由于性格不合或价值观的分歧,长时间不再来往,我们可以说"他们的...
寓意:割席分坐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朋友之间因志趣、道义不合而绝交。它强调了朋友之间应当有共同的追求和价值观,如果在这方面存在分歧,那么选择分开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成语含义:割席分坐,意指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之间因志趣、道义不合而绝交。
在中国古代的典故中,"割席分坐"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源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德行》。其词意为席位割裂,象征着朋友关系的决裂,源于管宁与华歆的故事。当二人一同锄菜时,管宁视金如土,而华歆却起了贪念,这显示出他们的价值观差异。原文中,管宁和华歆在园中共同劳作,面对地上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