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伸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2、【典故2】 武王灭纣后,封管叔、蔡叔及霍叔於商都近郊,以监视殷遗民,号三监。武王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父周公辅政,致三监不满。管叔等散布流言,谓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为避嫌疑,远离京...
未雨绸缪,汉语成语,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成语典故: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了商朝。武王的弟弟周公以及太公、召公等帮助武王灭商立了大功,武王就把他们留在京城辅政,不久武王身亡。年幼的太子姬诵被拥立为王,周公受武王遗命摄政。周公的摄政...
相关历史典故:- 来源:“未雨绸缪”这个成语源自《诗经》中的一篇名为“鸱鸮”的诗。诗中描述了一只失去幼鸟的母鸟,在辛勤筑巢的过程中,趁着天未下雨,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以确保巢的坚固和安全,防止其他生物的侵害。- 引申:后来,人们将这段诗句引申为“未雨绸缪”,用以强调在任何...
在《诗经·豳风·鸱鸮篇》中,有一段寓意深远的描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未雨绸缪”【wèi yǔ chóu móu】,字面意思是趁着天晴未雨,用桑根皮紧密缠缚门窗,以保护自己免受侵害。这个成语最初源自一只母鸟在失去雏鸟后,仍不畏艰辛地预先修补巢穴,以防日后风雨侵袭。未雨绸...
成语“未雨绸缪”背后的典故是关于周公辅政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与周公有着直接的关系。典故背景:周武王灭了商朝后,为了安抚商朝遗民,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朝歌,并安排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监视他。周公等大臣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留在京城辅政,周公最受武王信任。周公的困境:武王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