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成语

成语典故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临漳(今河北临漳)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突出,很有声望……。他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据说他...
瓜田李下成语
瓜田李下成语的介绍如下:
瓜田李下是一则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最早出自古乐府曹植的《君子行》。
"瓜田李下"原义是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被人怀疑是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被人怀疑是摘李子。后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定语。

成语出处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后人将"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简化为成语"瓜田李下"。
知识拓展
成语典故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临漳(今河北临漳)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突出,很有声望……。他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
据说他在尚书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接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个雅号:"清郎"。
当然,"清郎"也有为难的时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经兖州。兖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叙述别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

这就叫袁聿修为难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复思索之后,袁聿修还是谢绝了,并留书曰:"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谨慎的。
我们不能忘记古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领了。白绸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话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没有再勉强他。
2023-10-12
球球词典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4:19: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成语“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 引申:“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而来的,意指在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场合下,应避免做出可能引发怀疑的行为。

  •  极刻生活小百科 瓜田李下成语出自何处

    瓜田李下,汉语成语,读音为guā tián lǐ xià,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3、成语寓意 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容易误用来形容田园生活...

  •  文暄生活科普 成语瓜田李下什么意思

    成语“瓜田李下”的意思是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同时也指那些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具体解释如下:远离争议:这个成语强调了君子应当谨慎行事,避免置身于可能被误解或产生嫌疑的情境中。在瓜田里不弯腰提鞋(纳履),在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整冠),因为这些...

  •  教育培训颜老师 瓜田李下的典故

    瓜田李下出自一首题为《君子行》的古乐府:“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其相关内容如下:1、典故意思:当站在瓜田里面的时候,最好不要弯下身子去提鞋子;站在李子树下的时候,最好不要伸出手去整理头上的帽子。以此来避免偷瓜和李子的嫌疑。后来人们常用“瓜田李...

  •  翡希信息咨询 成语瓜田李下什么意思

    成语“瓜田李下”的意思是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具体解释如下:远离争议:这个成语强调,为了避免给人留下不良印象或产生误解,君子应当主动避开那些可能引起争议或怀疑的情境。避免嫌疑:在瓜田里不弯腰提鞋,在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