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历史典故的歇后语有哪两句?

1,齐桓公的老马——迷途知返 解析: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来。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语出] 《三国志·魏书·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2,赵括打仗--纸上谈兵:出处:纸上谈兵”出自《史记...
来自历史典故的歇后语有哪两句?
齐桓公的老马——迷途知返。
赵括打仗——纸上谈兵。
1,齐桓公的老马——迷途知返
解析: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来。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
[语出] 《三国志·魏书·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
2,赵括打仗--纸上谈兵:

出处: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
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纸上谈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原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2017-11-25
球球词典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7-27 01:27: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答案】: 歇后语:孙武用兵———以一当十。历史典故:《古代名将传.孙武》记述:吴王早想伐楚。某年冬天,吴王阖庐亲自出马拜孙武为将军,伍予胥、伯嚭为副将、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其全国兵力出师伐楚。吴楚两军隔汉水对峙,楚军兵分二路,—路在汉水南岸,堵住吴军不使渡河,—路绕道吴军后方,以...

  •  翡希信息咨询 典故的歇后语有哪些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这个歇后语源自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形容曹操带兵南下时气势汹汹。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张飞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以勇猛著称,但扔鸡毛这样的轻物则无法展现其力量,因此形容有力无处使。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七擒七放孟获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歇后语形容在处理问题...

  • 【答案】: 歇后语:孟良摔葫芦———散伙。典故:《杨家将演义》第20回描写:宋真宗听信谗言,先将杨六郎发配汝州,后又下旨取其首级。其守卫在佳山寨之部下岳胜、孟良等人传闻六郎已死,愤怒至极决定散伙,便将寨中所有之物尽散平分,而且”拆毁三关之寨,是日众人拜别而散"。岳胜、孟良便反上了...

  •  唔哩生活 两头不是人的历史典故

    1. 麻秸秆打草狼。这是民间的一句歇后语,源自历史典故。它描述了人拿着麻杆作为武器,却害怕无法对狼造成伤害。同时,狼看到人拿着麻杆,也害怕麻杆会对它造成伤害。这个典故中的“两头不是人”意指双方都感到对方的行为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畴,产生了恐惧和误解。

  • 典故的歇后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曹操下江南,来得凶:形容某人或某事物来势汹汹,带有强烈的威胁性。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比喻有力气但用不上,或者形容事情难以着手,无法发挥实力。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形容在处理问题时,时而宽松时而严厉,或时而给予时而收回,以达到最佳效果。曹操吃...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