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文章 ——— 之乎者也 。解释:孔子的言行由弟子记录成《论语》,里面孔子说的话多含有“之乎者也”等字,所以得到了这句歇后语。例如: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
孔夫子的文章 歇后语
孔夫子说话——出口成章
孔夫子吃粥——心里没数
孔夫子拿笤帚――斯文扫地
孔夫子放屁――文气冲天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孔夫子当教授——古为今用
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
孔夫子的褡裢——书呆(袋)子
孔夫子的坟——久慕(墓)
孔夫子穿西装――不土不洋
孔夫子挂腰刀——文不文,武不武
孔夫子门前卖《论语》——自不量力
孔夫子面前讲《孝经》——假斯文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
孔夫子偷钱包——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孔夫子的徒弟――闲人
孔夫子背书籍——里面大有文章
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孔夫子背书箱-- 里面大有文章2016-12-24
孔夫子的文章 ———— 之乎者也 。
解释:孔子的言行由弟子记录成《论语》,里面孔子说的话多含有“之乎者也”等字,所以得到了这句歇后语。
例如: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扩展资料孔子歇后语列举:
1、孔夫子挎刀 ———— 文不文武不武。
翻译:孔子本是文人,带上武器后,外表看不出来是文还是武。
2、孔夫子门口卖对联 ———— 冒充能人 。
翻译:同“班门弄斧”是一个意思,在行家面前装行家。
3、孔夫子门前卖字 ———— 自不量力。
翻译:表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学者面前装样。
4、孔夫子当教授 ———— 古为今用 。
翻译:孔子在古代就是教书育人的大学者,而教授是现代的学术专家,古人用在现代,所以是古为今用。
5、孔夫子的徒弟 ———— 闲(贤)人 。
翻译:孔子的弟子又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所以也叫“贤人”。
2019-01-30
与孔子有关的歇后语
孔夫子背书箱 ——里面大有文章
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
孔夫子讲学 ——之乎者也
孔夫子的嘴巴—— 出口成章
孔夫子拿扫—— 斯文扫地
孔夫子教三字经 ——埋没人材
孔夫子念文章—— 咬文嚼字
孔夫子的手帕 ——包输(书)
孔夫子搬家 ——尽是输(书)
孔夫子的徒弟 ——闲(贤)人
孔夫子门前卖文章—— 自不量力
扩展资料:
分类
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
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资料来源:歇后语.百度百科
2019-03-30
一、文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二、歇后语
1、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
2、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3、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
4、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5、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6、孔夫子拿扫-斯文扫地;
7、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材;
8、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
9、孔夫子的手帕-包输(书);
10、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