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擀面杖吹火”的歇后语是什么?

一窍不通 一、歇后语解释:擀面杖是实心的,没一个通气孔,就通不了气,怎么能生火呢,所以是一窍不通。形容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喻某人对某事一点也不懂!二、“一窍不通”故事由来:这不仅是一句歇后语,还是一个成语故事呢。说起来真的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语本来是用来形容商朝的暴君—...
“擀面杖吹火”的歇后语是什么?
一窍不通
一、歇后语解释:
擀面杖是实心的,没一个通气孔,就通不了气,怎么能生火呢,所以是一窍不通。形容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喻某人对某事一点也不懂!
二、“一窍不通”故事由来:
这不仅是一句歇后语,还是一个成语故事呢。说起来真的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语本来是用来形容商朝的暴君——纣王的。而讲这个故事的人也十分了不起,他就是孔子!孔子形容商纣王的心是一窍不通,杀死了丞相比干。
商代末世之君纣,是一个残暴的昏君,整天胡作非为,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他听信宠妃妲已的谗言,过着荒淫无道的生活。老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老臣比干忠心为国,看到他的劣迹,心急如焚,总是苦口婆心地相劝。日子一长,纣王越来越讨厌比干。有一次,纣王听信妲已的谗言要把无辜的梅伯剁成肉酱。比干得知此事非常着急,急忙劝纣王,希望他不要滥杀无辜,并痛心疾首地说,如果他再这么胡闹下去,商朝就要亡国了。纣王对此却置若罔闻。一连几天比干都不厌其烦地劝导他,这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纣王愤怒地对他说:“我早就听说比干的心有七个窍,我要杀了你,取出你的心的看个究竟。”残忍的商纣王果然杀了比干并取出了他的心。这个故事见于《吕氏春秋·过理》:“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成语一窍不通的意思即由此演变而来。这些古文是说,孔子得知这件事后感慨万分,叹道:“纣王的心真是一窍也不通啊!如果他的心有一窍是通的,那么比干也就不会被杀了。”
2018-01-27
球球词典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7-26 09:29: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擀面杖吹火的歇后语、

    擀面杖吹火的歇后语是“一窍不通”。歇后语结构: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擀面杖吹火”,后半部分是“一窍不通”,通过转折表达真正含义。擀面杖的用途:擀面杖主要用于烹饪中擀制面团,使其变薄、均匀,与吹火无直接联系。吹火的难点:吹火需要对火焰进行调控,而擀面杖并不适合用于此目的。“...

  •  翡希信息咨询 “擀面杖吹火”的歇后语是什么?

    擀面杖吹火的歇后语是——一窍不通。含义:这个歇后语用于形容某人对于某事或某方面的知识、技能一无所知,完全不明白。来源:擀面杖是厨房用具,用于擀平面团,而吹火是用嘴吹火以生火或控制火势。由于擀面杖是实心的,无法通气,因此无法吹灭火焰,形象地说明了某种技能的不足或缺乏。应用场景:在日常生...

  •  翡希信息咨询 擀面杖吹火歇后语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字面意思:擀面杖是实心儿的木棍儿,没有通气的地方,因此用它来吹火自然是行不通的。比喻意义:用来比喻某人对某方面外行,一点儿都不懂,或者思想一点儿也不开窍。这里的“窍”可以理解为理解、懂得的方面或角度。成语来源:“一窍不通”是一个出自《吕氏春秋·过理》的四...

  •  宜美生活妙招 擀面杖吹火的歇后语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这句歇后语从字面上理解,是因为擀面杖是实心儿的木棍儿,没有通气的地方,因此用它来吹火自然是行不通的。其深层的含义则用来比喻某人对某方面外行,或者思想一点儿也不开窍。字面意思:擀面杖作为厨房工具,其实心结构决定了它无法用于吹火,因为没有通气孔,所以无法形成气流。

  •  翡希信息咨询 擀面杖吹火歇后语

    擀面杖吹火的歇后语是“一窍不通”。含义:此歇后语用来比喻对某事完全不懂或思想不开窍。擀面杖作为厨房用具,是实心圆柱形的,没有通气孔眼,因此无法用来吹火,从而引出了“一窍不通”的说法。来源:“一窍不通”这个成语源于《吕氏春秋·过理》,原本用来形容人愚蠢糊涂,不懂道理,有时也用于贬低...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成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