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来源: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决心推翻暴政的周文王。典故内容: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且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采用了一种奇特的方式——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这一行为吸引了文王的注意,文王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与他交谈,...
“姜太公钓鱼”是一个关于古代智者姜尚以钓鱼为饵,等待贤君赏识的典故。背景:姜太公,名尚,字子牙,是商末周初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他早年怀才不遇,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以待贤君。钓鱼寓意:姜太公钓鱼并非真的为了捕鱼,而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表明他虽身处江湖之远,但心系天下,等待有机会施...
一日,梦熊,认为吉祥,出宫寻贤。至渭水边,见一老者垂钓。老者年约七八十,专注注视水面,自语“来啊!来啊!愿者上钩”。老者用直鱼钩,无饵,未入水。西伯侯惊讶,与老者交谈。老者自称姜尚,西伯侯得知祖父曾预言此人,大喜,邀请姜尚入宫。姜尚随西伯侯回宫,后世称“太公望”。姜尚辅佐西...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如下:典故背景:商朝末年,姜子牙已年近八十,虽胸怀大才却未能得到重用,仅担任了下大夫的职位。因不满纣王的暴政和妲己的祸乱朝纲,姜子牙选择逃离商朝都城朝歌,来到渭水边隐居。钓鱼行为:在渭水边隐居期间,姜子牙常常钓鱼以消遣。但他的钓鱼方式与常人不同,使用的是杆短线...
姜太公钓鱼的典故是关于一位智者以独特方式吸引有志之士的故事。背景:姜太公,商朝末期的智者,对当时的腐败政治深感不满,选择在渭水畔隐居。钓鱼方式:他用直钩悬在三尺以上的水面,不设鱼饵。这种钓鱼方式看似荒谬,实则寓意深远,以此吸引那些有志于变革的人。每当有人嘲笑他的钓鱼方式时,他却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