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事制度中,领军的将领需具备两大关键物品:一是象征权威的大将军印,二是用来调动军队的兵符。兵符通常设计为虎或其他猛兽的形象,被一分为二,将领持有其中一半,而决策者掌握另一半。当需要调动军队时,将领携带自己的一半到军营,与决策者的另一半进行对合。这种对齐的仪式被称为"符合",正是我...
叫做“符合”——我们现在“符合”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
同符合契的意思是完全相同。以下是关于该成语的典故出处介绍:出处:该成语出自《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吴历》,是孙策在与张纮的对话中首创的。典故:在三国时期,孙策在江都期间,多次拜访名士张纮,向他请教天下局势。张纮被孙策的豪言壮语和慷慨言辞所打动,便向他提出了占据吴郡、会稽...
又有哪些典故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吴历》,时间是在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主人公是孙策。原文如下:初策在江都时,张纮有母丧。策数诣纮,咨以世务...纮见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曰:昔周道陵迟,齐、晋并...
1、《弟子规》里的这句话:“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2、翻译:有才能的人,他的威信和声望自然会大起来。人们佩服这些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会说,说得天花乱坠。3、事例联系:诸葛亮,他的威望大,因此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来帮助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