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之悲是一个深沉的成语,形容对国家衰败、今不如昔的哀痛,亦可表达国破家亡的悲痛。具体来说:来源:黍离之悲源自《诗经·王风》中的《黍离》篇,描述了一个人看到昔日繁华的宗庙遗址如今埋没于荒草之中的痛苦心情。情感内涵:它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郁和无法言说的悲伤,记录了个人的悲痛,也反映了...
这一成语源自《诗经·王风》,被广泛认为是哀悼故国的经典之作。它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理想的辉煌大厦坍塌于荒草之中时的痛苦心情。《黍离》中的诗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郁和无法言说的悲伤。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夏天,周大夫行役经过镐京,看到昔日繁...
《诗经》中的“王风”部分,黍离诗尤为突出,成为悲悼故国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描绘了个人情感的起伏,更寄托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两千多年来,黍离诗被不断传唱,成为人们表达失落与悲哀时常用的典故。“黍离之悲”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它让人们在面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失落...
1、这句话中,“殆亦”表示“大概也是”,“碧山”是指青山,“黍离”是一个典故,出自《诗经》,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之悲也”则表示“的悲哀”。2、而“端木”在这里可能是一个人名,或者是商代晚期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因曾制止秦穆公背弃偿晋秦之好的约,被秦穆公扣留,后被释放回国。3、这...
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十句。特点 其主要的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往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此诗历代流传,影响很大。后世文人写咏史怀古诗,也往往沿袭《黍离》这首诗的音韵,而“黍离”一词也成了历代文人感叹亡国触景生情常用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