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之悲是人们感叹的常用典故

黍离之悲是一个深沉的成语,形容对国家衰败、今不如昔的哀痛,亦可表达国破家亡的悲痛。这一成语源自《诗经·王风》,被广泛认为是哀悼故国的经典之作。它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理想的辉煌大厦坍塌于荒草之中时的痛苦心情。《黍离》中的诗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表达了一...
黍离之悲是人们感叹的常用典故
黍离之悲是一个深沉的成语,形容对国家衰败、今不如昔的哀痛,亦可表达国破家亡的悲痛。

这一成语源自《诗经·王风》,被广泛认为是哀悼故国的经典之作。它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理想的辉煌大厦坍塌于荒草之中时的痛苦心情。

《黍离》中的诗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郁和无法言说的悲伤。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夏天,周大夫行役经过镐京,看到昔日繁华的宗庙遗址如今埋没于荒草之中,不禁心生哀叹,创作了《黍离》。

这首诗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人们心中回响,成为了表达深切哀伤的象征。它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悲痛,也成为了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兴衰的深刻反思。

南宋时期,词人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更是将“黍离之悲”这一主题推向了新的高度。他在词序中写道:“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姜夔通过对扬州城破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受,使“黍离之悲”这一成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了新的诠释。

无论是《黍离》的原始版本,还是后来的诗词作品,都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变迁的反思和对国家衰败的哀叹。这种情感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了人们共同的情感纽带。2024-10-04
球球词典 阅读 47 次 更新于 2025-07-29 23:26: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黍离之悲是人们感叹的常用典故

    黍离之悲是一个深沉的成语,形容对国家衰败、今不如昔的哀痛,亦可表达国破家亡的悲痛。具体来说:来源:黍离之悲源自《诗经·王风》中的《黍离》篇,描述了一个人看到昔日繁华的宗庙遗址如今埋没于荒草之中的痛苦心情。情感内涵:它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郁和无法言说的悲伤,记录了个人的悲痛,也反映了...

  • 这一成语源自《诗经·王风》,被广泛认为是哀悼故国的经典之作。它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理想的辉煌大厦坍塌于荒草之中时的痛苦心情。《黍离》中的诗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郁和无法言说的悲伤。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夏天,周大夫行役经过镐京,看到昔日繁...

  •  湖北倍领科技 黍离之痛是什么意思

    《诗经》中的“王风”部分,黍离诗尤为突出,成为悲悼故国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描绘了个人情感的起伏,更寄托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两千多年来,黍离诗被不断传唱,成为人们表达失落与悲哀时常用的典故。“黍离之悲”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它让人们在面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失落...

  •  lhd3084 详味词义殆亦碧山黍离之悲也端木

    1、这句话中,“殆亦”表示“大概也是”,“碧山”是指青山,“黍离”是一个典故,出自《诗经》,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之悲也”则表示“的悲哀”。2、而“端木”在这里可能是一个人名,或者是商代晚期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因曾制止秦穆公背弃偿晋秦之好的约,被秦穆公扣留,后被释放回国。3、这...

  •  用心帮助他人 黍离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十句。特点 其主要的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往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此诗历代流传,影响很大。后世文人写咏史怀古诗,也往往沿袭《黍离》这首诗的音韵,而“黍离”一词也成了历代文人感叹亡国触景生情常用的典故。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