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历史典故

重阳节的历史典故如下:1、源于汉代的道学 重阳节的来历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2、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重阳节的来历由来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古代人们为了庆祝重阳...
重阳节的历史典故
重阳节的历史典故如下:

1、源于汉代的道学
重阳节的来历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
2、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重阳节的来历由来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古代人们为了庆祝重阳节,举行了各种祭祀活动,如举行菊花酒、插茱萸、饮菊花酒等,这些活动都源于古代人们祭天帝、祭祖的传统。

3、天象崇拜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历史演变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鲜见于文字记载。
现存与重阳节俗相关的蛛丝马迹,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当时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祖先以谢恩德的活动,与重阳时间大致吻合。
2023-11-06
球球词典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8:18: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关于重阳节的典故

    重阳节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起源与先秦时期的祭祖活动: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祖的习俗,这是为了感谢天、地、先祖的恩赐,也是后来重阳节登高、赏菊、祭祖、饮菊花酒等习俗的起源。名称由来:汉代时,由于《易经》中将“六”定为阴数,将“九”定为阳...

  •  谷艾文艺苑 重阳节的典故简短

    重阳节的两个主要典故如下:戚夫人侍女传播重阳风俗: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戚夫人的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后,将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透露,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这些重阳风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桓景除瘟魔:东汉时期,汝河...

  •  唔哩生活 重阳节的典故简短

    1、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景公。他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带领众人登高望远,感受秋日的清爽,认为这是吉祥的日子。从此,每年这一天,人们都纷纷效仿,登高成为了习俗。2、据《续齐谐记》记载,汉代的桓景随费长房学习《易经》多年。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应当佩戴茱萸登高,以避灾...

  •  新生活互联 重阳节的故事传说

    1. 王勃与《滕王阁序》在重阳节这一天,唐代才子王勃创作了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当时,他的父亲王型薯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途经南昌时,正值洪州州牧阎伯屿在重修的滕王阁中设宴。原本州牧欲让女婿吴子章展示才华,却意外地让王勃挥毫泼墨,留下了这篇不朽的名篇。2. 桓景除瘟魔 南朝梁的吴均在...

  •  唔哩生活 重阳节的故事传说

    重阳节的故事传说 1. 王勃与《滕王阁序》据《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途经南昌时,洪州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州牧本想让女婿吴子章(孟学士)展示才气,却没想到王勃接过纸笔,写下了一篇传世...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