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谢 (安) 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注引宋明帝《文章志》 曰:“ (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 语音浊。 后名流多(学) 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晋书·谢安传》亦有之。释义用法 晋谢安少有鼻疾,语音重浊,如同...
因追赠太傅,故后世称其为“谢太傅”。典故如下:桓温埋伏士兵设酒宴,广泛邀请朝廷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
拥鼻吟(也作“拥鼻微吟”) 典故如下:晋时谢安本来能像洛下书生那样用清音吟咏朗读,因有鼻疾,声音就变得比较浊重。有些名流人士争相效仿他的音调,学不成,便用手掩住鼻子吟诵,或许这样会更像一些。后以“拥鼻吟”指用雅音曼声吟咏。《才调集》卷六唐.唐彦谦《春阴》诗:“天涯已有销魂别...
谢安这段话还是比较委婉的。更直白的说,就是:“明公是打算祸起萧墙之内吗?”祸起萧墙这个典故源于《论语》。当年,鲁国的权臣季氏想要讨伐鲁国境内的邦国——颛臾。当然,名为讨伐颛臾,实则是想起兵谋反。于是孔子就发表了一段感慨,斥责了季氏的行为,并点破了季氏的心机。他说:“远人不服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