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与钟子期有什么典故

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典故: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俞伯牙与钟子期有什么典故
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典故: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扩展资料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人物介绍:
1、伯牙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最擅长弹琴。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2、钟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绝弦
2022-12-0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6:53: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以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伯...

  • 出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交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有位俞伯牙善弹琴,一日乘舟游至汉阳江口,命童仆取琴焚香,调弦转轸,一曲未终弦断之.疑有人听琴,命左右搜之,遇一樵夫钟子期,二人登舟促膝相谈,意合知音,结为兄弟.约定来年江边相见.当俞伯牙按期来到江边时,钟子期已病故.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去子期坟前祭...

  •  文暄生活科普 俞伯牙与钟子期有什么典故

    中国古代流传着一个著名的典故,即"高山流水"。它源于《列子·汤问》,讲述了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伯牙琴艺高超,他的琴声能够传达出无尽的情感和意境。有一次,伯牙在野外弹奏,子期竟能准确地理解他的音乐意象,当伯牙描绘高山时,子期赞叹道:“善哉,巍巍乎志在高山”,而当音乐转向...

  • 1、伯牙子期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2、管鲍之交 管仲...

  •  sljzxd2008 鹿鸣得食而相呼,伐木同声而求友的典故

    典故:伯牙子期 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