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典故

草船借箭的典故如下:草船借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他利用智谋成功地从敌方借到了箭,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诸葛亮与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两位重要谋士。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便想方设法除掉他。一天,周瑜在军帐中与诸葛亮谈论军情,他...
草船借箭的典故
草船借箭的典故如下:
草船借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他利用智谋成功地从敌方借到了箭,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时,诸葛亮与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两位重要谋士。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便想方设法除掉他。一天,周瑜在军帐中与诸葛亮谈论军情,他提出让诸葛亮在十天内制造出十万支箭。这是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诸葛亮却毫不畏惧地接下了这个挑战。
诸葛亮离开后,开始筹备借箭的事宜。他向鲁肃借了二十艘草船,每艘船上都配置了三十名士兵。这些草船的船体比较薄弱,容易被箭射穿,但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轻易地被对方误认为是敌方的小船。
在约定的时间里,诸葛亮将这二十艘草船驶向曹操的水寨。由于夜晚雾气弥漫,曹操看不清情况,以为这些草船是孙权的军队前来攻打,于是下令士兵放箭防御。就这样,诸葛亮的草船在曹操的水寨前停留了一晚,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草船上插满了箭,总数量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诸葛亮的成功借箭让周瑜大为震惊,同时也为孙权的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战争资源。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胆略,也揭示了战争中信息的重要性和策略的威力。

草船借箭的典故在中国文化中广为流传,成为了一个象征智慧和谋略的成语。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为后人所传颂。
总的来说,草船借箭是一个富有戏剧性和教育意义的典故。它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看似困难重重的局面中找到突破口,赢得胜利。
2023-12-01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6:02: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福丽康慧 草船借箭50字左右典故

    典故: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并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下令开船靠近曹营,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

  •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算定了大雾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令以乱箭射之。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

  •  ok噜啦啦253 出奇制胜的历史典故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典故,是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

  •  百度网友98b5e29 草船借箭的历史典故(不得多于100字)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雾要...

  •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该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周瑜故意提出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周瑜和诸葛亮都是很...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