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具体解释如下:出处:该典故直接来源于《战国策·齐策四》中冯谖对孟尝君所说的话:“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含义:狡兔三窟比喻避祸藏身的地方多或藏身的计划周密。在这个典故中,冯谖用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来比喻,说明...
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于哪里 狡兔三窟的典故
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
具体解释如下:
出处:该典故直接来源于《战国策·齐策四》中冯谖对孟尝君所说的话:“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含义:狡兔三窟比喻避祸藏身的地方多或藏身的计划周密。在这个典故中,冯谖用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来比喻,说明仅有一个藏身之处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准备和计划来确保安全。典故背景:在春秋时代的齐国,孟尝君好客并喜欢与文学家和侠客交朋友。冯谖是孟尝君的门客之一,他通过替孟尝君讨债并烧毁债券等行为,赢得了薛地人民的感激。后来,当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职位时,冯谖为他安排了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即通过与梁惠王的交往和向齐王提出要求,确保孟尝君的安全和地位。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