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佛陀和阿难尊者一同入城托钵乞食,进城后不久在一个巷子口刚好看见一群孩子正在玩耍,他们在路边弄来很多的沙土,堆砌成房屋的的样子,有房舍有仓库,并且取来沙子用来做米,然后储存在仓库里。就在他们玩的兴起的时候,其中一个小孩抬头刚好看见远处的佛陀。当这个小孩看见佛陀的那一刻,心中便升起...
如以下「佛陀感化懒惰的孩子成精进如来」的故事: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郊有一大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其妻生下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夫妇高兴地为孩子庆生,并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悉心喂养,孩子很快地就长大起来了。但这孩子特别懒惰,整天躺在床上不起来。父母很担忧地问他:「孩子,你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心里不舒服?」他...
从前舍卫国中,有一豪贵梵志,财富无数,其人也很聪慧明达,只是堕入邪见,不相信善恶报应,说布施无益。舍利弗以慧眼观之,这个长者宿有大福,今得豪富,即往度之。舍利弗即以神足持钵到长者家,这时长者正坐着吃饭,看见舍利弗来了,顿发瞋心,既不请坐,也不叫他走,他只坐着吃,吃了洗手漱口...
当存在「我」的概念,必然生起与之相应的、属于这个我的「我所」,因此一个人有了「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这个,「我的」那个等等,然后一个人就有了做为一个丈夫或妻子、主人或仆人等的责任。而维持「我」就会挣扎、受苦,而这些烦恼与挣扎,其实是盲目迷恋或黏着「我」的自然结果。 如果停止追求、...
第一,财施和法供养比较,《金刚经》说:「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这和《法华经》中诸佛的赞叹是一样的意思。「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相当于无生法忍,意思是说,能够接受「诸法从本以来,未曾出生」的法义。 第二,身施和法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