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的一大特色是其详细性和全面性,不仅涵盖了常见的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还深入探讨了较为少见的修辞手段,如双关、反语、歇后语等。书中还对修辞格的起源、发展、变化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让读者不仅了解修辞格的使用,还能深刻理解其演变过程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汉语修辞...
《汉语修辞学》王希杰 北京出版社1983 本书运用语言学的较新理论,全面系统地对汉语修辞进行研究与探讨,体系新,可读性强,是八十年代出版的为数众多的修辞学著作中较好的一部。 全书共12章。第1章概述修辞和修辞学,指出修辞和修辞的定义,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任务、范围,功用和方法。第2章论述交际的矛盾和修辞原则,细...
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3...
修辞”一词出现得很早,但在古代学术研究中,修辞学并不是独立的学科,有关修辞的论述散见于解经、文论、史论、诗话、词话、笔记、随笔之中。 魏晋南北朝时刘勰的《文心雕龙》曾对诗文的修辞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隋唐五代史论修辞、诗论修辞、散文修辞都获得了发展。南宋陈骙的《文则》,对比喻、引用、仿拟、析...
《汉语修辞学》王希杰 北京出版社1983 本书运用语言学的较新理论,全面系统地对汉语修辞进行研究与探讨,体系新,可读性强,是八十年代出版的为数众多的修辞学著作中较好的一部。 全书共12章。第1章概述修辞和修辞学,指出修辞和修辞的定义,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任务、范围,功用和方法。第2章论述交际的矛盾和修辞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