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避席的典故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相关人物是曾子,孔子。◆典故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译文:曾子是孔子其中一个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
曾子避席的典故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相关人物是曾子,孔子。◆典故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译文:曾子是孔子其中一个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说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其中的道理:避席的动作虽小,传递的道理却深。曾子避席不仅表现了其践行礼法的坚定意志,还向世人传递出尊师重道的要义,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进言之,曾子的内在德性成就了其在儒学学派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修德对于修才大有助益。
2023-10-12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22:31: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cake大发 曾子避席的典故

    曾子避席的典故:孔子在家里和学生论道,这时候有听见有客人上门拜访,于是孔子让学生赶紧回避,然后起身迎接。曾子避席介绍如下: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相关人物是曾子,孔子。曾子避席故事介绍如下:曾子是孔子其中一个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

  •  vampheart 曾子避席的典故出自哪里?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

  •  文暄生活科普 古言写作小知识|古代“避席”指什么?典故“曾子避席”中的“避席”是什么意思?

    “避席”源于历史典故“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曾子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询问先王的至德要道。曾子起身避席表示敬意,并坦承自己不够聪明,难以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孔子则告诫他,孝是德行的根本,是教化的起源。曾子听后,再次就坐,孔子继续教诲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道的开始。...

  •  文暄生活科普 曾子避席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曾子避席的故事,深刻体现了尊重和谦虚的礼仪原则。当孔子向曾子传授至高德行和深奥理论时,曾子的反应并非寻常的点头或应答,而是起身离开席位,以示对老师的极大敬意。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敬畏,更是对师长人格的尊崇,表明了儒家教育中对于长者和知识的崇高态度。这个典故源自《孝经》中的记载,它...

  •  宜美生活妙招 文明礼仪故事

    文明礼仪故事包括以下几个著名的典故:1. 曾子避席 故事概述: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一次在孔子身边侍坐时,孔子向他提问。曾子明白老师是要传授深刻道理,于是立刻从席上站起来,走到席外,恭敬地回答。 文明礼仪体现:“避席”是一种礼貌行为,曾子以此表示对老师的尊重。2. 程门立雪 故事概述:北宋...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