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人物典故

韩信,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出生于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在汉王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他扮演了关键角色。为实现战略目标,他设计了一项大胆的计划:首先攻克关中,然后东进渡过黄河,成功俘虏了魏王豹,继而转战赵王歇。这场战役中,韩信的策略尤其引人注目,即著名的“背水一战”。在井径口战...
背水一战人物典故
韩信,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出生于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在汉王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他扮演了关键角色。为实现战略目标,他设计了一项大胆的计划:首先攻克关中,然后东进渡过黄河,成功俘虏了魏王豹,继而转战赵王歇。这场战役中,韩信的策略尤其引人注目,即著名的“背水一战”。
在井径口战役中,韩信面临严峻挑战。赵王的谋士李左车提出要堵住隘口并切断汉军补给,以此迫使韩信无路可退。然而,韩信的对手陈馀却决定正面迎战,忽视了背后的危险。韩信借此机会,命令军队在三十里外安营,深夜让士兵饱餐一顿后,只告诉他们胜利后再享美食。他派遣两千轻骑假扮汉军,混入赵军营地;同时,他亲自率领一万兵马,背靠河水布阵,诱使赵军追击。
战斗开始后,汉军假装败退至河边,赵军果然中计追击。韩信趁机命令主力部队反击,背水的士兵由于无处可逃,拼死一搏。赵军在发现营地被汉军占据,陷入混乱,最终大败。在庆祝胜利时,将领们询问韩信为何背水列阵,韩信解释道,这正是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他认为,只有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士兵才会全力以赴。
这场战役以韩信的胜利结束,他成功运用了“背水一战”的战术,使赵军大败,成语由此而来,常被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进行的决战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行动。这一经典战役记录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展示了韩信的智谋与勇气。
扩展资料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2024-07-14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18:58: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韩信,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出生于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在汉王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他扮演了关键角色。为实现战略目标,他设计了一项大胆的计划:首先攻克关中,然后东进渡过黄河,成功俘虏了魏王豹,继而转战赵王歇。这场战役中,韩信的策略尤其引人注目,即著名的“背水一战”。在井径口战...

  • 背水一战是韩信的典故。这个典故源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的是韩信在楚汉相争时期,作为汉军大将,在井陉口与赵军对峙的故事。韩信利用赵军的轻敌心理和地形优势,巧妙布局,先派轻骑偷换赵军旗号,再诱敌深入,然后让汉军背靠河水决战。最终,汉军在绝境中奋起反击,大败赵军。这一战术不仅体现...

  •  谷艾文艺苑 背水一战典故

    “背水一战”典故源自西汉初年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战争背景: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两大军事集团争霸。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 年),刘邦在彭城战败,韩信破魏、代后,于次年十月准备从井陉关出击赵国。战前部署:赵军由陈余统领号称二十万,谋士李左车建议防守并切断汉军补给,陈余未采纳。韩信先派两千...

  • 《背水一战》是韩信的典故。一、成语出处 “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人据此提炼出“背水一战”这一成语。二、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军在井陉口与赵军对峙。驻守...

  •  云易网络科技 背水一战的典故人物背水一战的典故

    关于背水一战的典故人物,背水一战的典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命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2、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3、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4、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