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人物典故

韩信,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出生于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在汉王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他扮演了关键角色。为实现战略目标,他设计了一项大胆的计划:首先攻克关中,然后东进渡过黄河,成功俘虏了魏王豹,继而转战赵王歇。这场战役中,韩信的策略尤其引人注目,即著名的“背水一战”。在井径口战...
背水一战人物典故
韩信,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出生于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在汉王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他扮演了关键角色。为实现战略目标,他设计了一项大胆的计划:首先攻克关中,然后东进渡过黄河,成功俘虏了魏王豹,继而转战赵王歇。这场战役中,韩信的策略尤其引人注目,即著名的“背水一战”。
在井径口战役中,韩信面临严峻挑战。赵王的谋士李左车提出要堵住隘口并切断汉军补给,以此迫使韩信无路可退。然而,韩信的对手陈馀却决定正面迎战,忽视了背后的危险。韩信借此机会,命令军队在三十里外安营,深夜让士兵饱餐一顿后,只告诉他们胜利后再享美食。他派遣两千轻骑假扮汉军,混入赵军营地;同时,他亲自率领一万兵马,背靠河水布阵,诱使赵军追击。
战斗开始后,汉军假装败退至河边,赵军果然中计追击。韩信趁机命令主力部队反击,背水的士兵由于无处可逃,拼死一搏。赵军在发现营地被汉军占据,陷入混乱,最终大败。在庆祝胜利时,将领们询问韩信为何背水列阵,韩信解释道,这正是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他认为,只有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士兵才会全力以赴。
这场战役以韩信的胜利结束,他成功运用了“背水一战”的战术,使赵军大败,成语由此而来,常被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进行的决战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行动。这一经典战役记录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展示了韩信的智谋与勇气。
扩展资料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2024-07-14
球球词典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8-22 03:21: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背水一战人物典故

    背水一战的人物典故主人公是韩信。以下是关于背水一战人物典故的详细解答:战役背景:在汉王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韩信作为汉军的重要将领,在攻打赵王歇的战役中,设计并执行了“背水一战”的策略。策略实施:面对挑战:赵王的谋士李左车提出堵住隘口、切断汉军补给的策略,但赵军主将陈馀选择正面迎...

  • 背水一战是韩信的典故。这个典故源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的是韩信在楚汉相争时期,作为汉军大将,在井陉口与赵军对峙的故事。韩信利用赵军的轻敌心理和地形优势,巧妙布局,先派轻骑偷换赵军旗号,再诱敌深入,然后让汉军背靠河水决战。最终,汉军在绝境中奋起反击,大败赵军。这一战术不仅体现...

  •  母婴问答小能手 背水一战的典故

    5、赵军轻敌出击:赵军看到汉军背水列阵,认为这是兵家大忌,以为韩信不懂兵法,于是轻敌出战,企图一举击溃汉军。韩信则指挥主力部队与赵军正面交锋,故意示弱,边战边退,引诱赵军深入。

  •  谷艾文艺苑 背水一战是指哪个人物

    “背水一战”涉及的主要人物是韩信。该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发生于楚汉相争时期。当时名将韩信率领数万军马与赵国作战,而赵国布置了将近20万大军迎敌。韩信为应对敌众我寡的局面,想出了奇计。他先派2000名轻骑兵趁着夜色赶到赵军营地附近隐藏起来。第二天,韩信率领其他兵马到河边...

  •  谷艾文艺苑 背水一战由什么典故而来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的是韩信在楚汉相争时期,以少胜多、背水列阵、决一死战的故事。具体来说:背景:在楚汉相争时期,韩信作为刘邦的大将,奉命攻打赵国。赵军在井陉口聚集重兵防守,而韩信的军队则要通过这道狭窄的山口。策略:面对赵军的兵力优势,韩信采取了背水...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